王振春:乡亲茶叙小插曲

茶叙少不了两三个好友一同品尝茶水。
茶叙少不了两三个好友一同品尝茶水。

字体大小:

每个星期一三五,在坡底的国家图书馆楼下,和一群老乡亲茶叙已经好几年,最近出了一个温馨的小插曲,成为茶叙一次又一次的话题。

话题的“主角”,是走起路来腰板直直,聊起天来滔滔不绝,根本不像年逾百岁的郑先生。

郑先生加入我们的茶叙团,是最近的事。他没来前,茶叙团最年长的,是90多岁的龙校长。龙校长是我们的品牌,这把年纪还神采奕奕,风雨不改来和我们茶叙,岛国近年老人茶叙的地方不少,但有90多岁的老校长参加的不多。物以稀为贵,于是,我们的乡亲茶友,逢人便大事介绍:我们的茶叙团,有个90多岁的老校长。这一来,国家图书馆楼下的茶叙团,慢慢有些名气了。郑先生来了之后,茶叙团的“名气”更大了,消息很快传开,很多人都知道,茶叙团有一个103岁的老人。

103岁的老人,加入我们的茶叙团,说来有个故事。

话说半年前的一个星期一,也是我们茶叙那天,旁边的一张桌子,有两个年轻人在交谈,快到我们散会时,一个年轻人走到我旁边,笑眯眯地用家乡话说:“都讲家乡话,太好了。”

我听他短短的一句话,已听出他是我们的同乡,于是对他说:“我们这里,只讲家乡话,有家乡话,才有乡情,欢迎你也参加一份。”

他笑着说:“我父亲103岁,天天在家里发闷,多么想找一个都是乡亲的地方,都讲家乡话,我找这样的地方很久了,今天终于找到,太好了,我下次带父亲来,他一定很高兴。”

看到这样的一个年轻人,讲这样的一番话,知道他的心里老记得家里的父亲,怕老人寂寞,怕没有人陪他讲家乡话,多有心的孩子。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乡亲茶友,都说这个年轻人有孝心,他的高龄老父真有福气。

星期三又茶叙了,我们的茶叙队伍,多了一个新朋友,戴着一顶白色帽子,满脸笑容,第一次来,刚好坐在我的旁边。他,便是103岁的郑先生。

郑先生虽然行动稳健,可以单独走动,但出门还是要女佣陪同。

他说:“孩子驾车送我到图书馆门口,还是不放心,怕我跌倒,请了女佣来照顾。女佣是缅甸人,会讲华语,也讲一点我们的家乡话。”

和郑先生茶叙久了,他很健谈,知道他年轻时从家乡来新加坡,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在新马两地打过很多工,做过同乡会的座办,也在樟宜的乡下养过猪,最得意的是,孩子那年办学校,请他做挂名的董事长。

于是,茶叙团的乡亲,都管他叫“董事长”。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