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本地节庆文化

字体大小:

来自北京的傅翀从事教育工作,但坚持每天画一张图画。机缘巧合,他『信手拈来』的画被印成两本绘本,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用『节日』这个轻松话题,打开与年轻人分享文化传统的大门。

来自北京的傅翀,在新加坡居住了17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他今年出版两本绘本,介绍本地华族和马来族传统节日。

他创作的《大家来过节1 新加坡华族传统节日与习俗》和《大家来过节2 新加坡马来族传统节日与习俗》,源于“信手拈来”。

傅翀说,2013年华人新年期间闲来无事,猛然发现当天是腊月二十三,想起小时候的儿歌,随手画了一张“二十三,糖瓜粘”的图画,上传到社交媒体,并且配以英文说明。“然后我想,何不画一个系列呢?我不是美术科班出身,但仍坚持每天画一张,并配说明,一直画到正月十五。全系列是23张,后来这套图画几乎每年过节,都会在网上传来传去,不同网站和自媒体都会转载。因所有图画都是我用手指在平板电脑上画出并上色的,我当时起名为‘指尖上的新年’。”

朋友们都觉得傅翀应该把这些图画结集出版,机缘巧合,约一年前,玲子传媒的负责人看到这系列图画,认为很有趣,表达了出版意向,并鼓励傅翀要让整本书更有本地特色,与海外同类书籍区隔。

于是傅翀补充新的图画,文字部分也重新构思。

“我和出版方达成的共识是以学生为主要阅读群体,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愈加陌生,而图文并茂的形式较能吸引小读者。”傅翀说,“可能因为我是学习社会学的,对文化符号很敏感,也愿意去发现、记录、分析、讨论这类话题。节日庆祝通常蕴藏着很深的历史文化价值,最能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它通常包括仪式性的活动,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体现价值观的行为等。深一点说,它是民族认同的一环;浅一点说,它与每人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就是在各不同节日间度过,这点在多元文化的新加坡体现尤为明显。”

他的想法是,跟年轻人分享文化传统,要找一个有趣切入点。节日就是很轻松的话题,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吃什么、做什么、置办什么,几乎谁都可以说上两句。

传递类似的核心价值

《大家来过节1》介绍春节、元宵节、立春、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大家来过节2》则主要集中在开斋节和哈芝节上。

他说:“我希望让大家意识到尽管我们种族和文化各异,不少节日的庆祝方式及传递的核心价值却是类似的,比如强调家庭的凝聚力等,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同。”书出版了一阵子,他发现在重大节日期间,图书馆这两本书几乎都是借出的状态。“说实话我感到很欣慰,姑且算作我在新加坡这么久,为本地做出的一点回馈和贡献吧。”

他本身对异族传统极有兴趣,也经常参与节庆活动,落到指上,要写出来时,却感到了难度。“我查阅很多材料——通常得查英文,相对来说,中文写的这类资料非常有限——还要跟不同人询问,才能动笔。画图也面对同样问题,对于华族内容,大部分情况我都胸有成竹,画异族文化时除自己拍很多照片外,也上网寻找照片作素材,然后跟熟悉那种文化的朋友确认,才敢完成一张图。比如我曾为了构图想把一些食物放在地毯上,旁边还有一本可兰经,但马来朋友告诉我这是不恰当的,可兰经得放在木支架上,食物通常也要摆放在桌上——由此可见,创作是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学习过程。”

取材中他另一个发现是: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新加坡这个生活节奏快的现代都市。比如汤圆和粽子以前都是家庭制作,现在主要去市场购买;芽笼士乃夜市上售卖很多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奇食物,传统马来食物反而减少了。

zb_0827_fuzhong3__Medium.jpg
傅翀在新书发布会上身着马来传统服饰,与读者相见欢。(受访者提供)

新中华族节日同中有异

当然来自北京的他,比较新中两国华族节日,也别有体会。“有些中国庆祝的节日,新加坡目前已不怎么庆祝,知道的人也少,比如七夕、重阳节等。同样的,有些节庆习俗或习惯是本地特有的,中国没有,比如春到河畔、妆艺大游行、中元节歌台等。此外,还有些节日的习俗内容有所改变,比如在中国清明除扫墓,还有踏青、春游,但本地无此类活动;而点灯笼、看花灯、猜灯谜这些元宵节习俗,在新加坡演变成中秋节习俗。”

他接着说:“新加坡对现有华族节日保留和传承得很好,以华人新年为例,活动丰富多彩,从政府举办的各种大型庆祝到社区各类团拜,从商店里各具特色的装饰到超市里不绝于耳的过年歌,很多中国来的亲戚朋友反映新加坡过年似乎比北京更有气氛。中元节也是本地保存很好的文化遗产,相信大部分从中国来的朋友都没想到这个节日在海外是这么重要。海外华人保留很多在大陆绝迹的传统文化,这是一笔宝贵财富。”

对异族文化的兴趣始于食物

在新加坡居住了近20年,傅翀结交不少马来族和印度族朋友,常到他们家里做客、过节甚至参加婚礼。

他笑言对异族文化的兴趣始于食物,本地马来、印度美食他都很喜欢,还会专门去甘榜格南和小印度的特色餐馆。“马来歌舞、宝莱坞电影、印度传统舞蹈等,我也有浓厚兴致。优雅的马来舞蹈,强调手眼配合的印度传统舞,这些与我所熟悉的文化不同,对我有着莫大吸引力。

“其实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特色和活力,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新加坡的种族和谐,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不同的宗教活动在同一条街上举行,社区里不同种族同胞一起参与节日庆祝,学校的种族和谐日也作为很重要的活动来庆祝。和谐共处,重要的是真正了解彼此的文化历史、习俗传统,这样才真正懂得相互尊重、理解,节日就是最好的机会。”

不难猜,傅翀的第三本书聚焦的是印族节庆,这本书已经在创作中啦。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