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爱抱怨 家人难消受

妻子总是动不动发脾气和胡乱指责,甚至对我和孩子作人身攻击。她为了家,放弃工作,但常常觉得不值。(档案照)
妻子总是动不动发脾气和胡乱指责,甚至对我和孩子作人身攻击。她为了家,放弃工作,但常常觉得不值。(档案照)

字体大小:

幸福是一种能力,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来自外部的给予,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滋养。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緩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我近日非常苦恼,因为妻子总是动不动发脾气和胡乱指责,甚至对我和孩子作人身攻击。常常是以“我为了这个家,可是却什么都没得到,你们只会顾自己,从来没有想到我。”

妻子的确为了家,放弃工作,常常觉得不值又委屈。这使得她长期陷于痛苦的抱怨,孩子和我却不胜其扰。有一天,女儿被抱怨得受不了,生气地说:“妈妈不甘愿为我们做可以不要做,不要一边做一边骂!”妻子气得几乎要离家出走,女儿安慰我说,妈妈才不会离开这个家呢!

我想找个女佣照顾生活起居,鼓励妻子出去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出去社交,建立朋友圈,这样她不仅没时间和我们吵架,也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但她却认为我们是否不需要她了,又担心女佣素质差,达不到她的标准。

前年,儿子因为工作地方太远,要向我们借钱买车,我建议只付部分钱,由他自己去供分期付款,妻子骂我有能力却吝啬,坚持要为他付清,不必让儿子付太多银行利息。如今,看到儿子不还钱,就天天念叨,让人不胜其烦。我该如何应对?

有些女性成家之后,尤其是有了孩子时,会过度牺牲自己。她们错误地认为:当自己为家庭付出更多心血,奉献更多自我,就能得到对方更多的爱。其实过度牺牲自己,不会带给任何人幸福,过度牺牲不是爱,而是不能承受的心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父母,尤其是母亲,最容易陷入一个漩涡,就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也如此影响他们的后代。“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给你们最好的。”

然而,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与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因为牺牲意味着奉献自己本来应有的利益,是不平衡的状态,就会希望获得代价和补偿,一旦想获得代价和补偿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关系破裂。

过度牺牲是任何关系中的一大杀手。越是为父母、家庭、伴侣、公婆、子女,甚至工作而付出一切的女性,反而会面对更多的贬抑与指责,生活不幸福。

女性企图通过牺牲自己的某项权利来获取伴侣的爱,其实这并不能够很好的爱自己,也无法很好的爱他人,只是以各种变相方式去控制对方。她们的口头禅是:“我为了你这样,我为了你那样,你却什么都没有为我做。”其实她们表达的深层含义是:我为你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可是你却没有让我感觉幸福。

这不是心甘情愿的付出,也不是爱,潜意识里,是打着爱的口号索取等价的交换。因此,会对每一点付出记得很清楚,斤斤计较,明明是自私地索取爱却老感觉是自我牺牲,所以没有等价回报的时候就成为怨妇,成为受害者。

不过度为他人 才会幸福

如果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他人身上,自己既不幸福,也会使他人难以承受你付出之重。应该认识到:幸福是一种能力,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来自外部的给予,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滋养。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緩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只有适当地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爱他人,得到他人的爱。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的幸福杯子斟满,心满意足而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予。

我们的焦点应该放在自己的生命上,孩子有孩子要走的路。父母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那些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同时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努力为自己奋斗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得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管理时间 生活有序 

照顾自己的身体,注意劳逸结合,要学会独立。从现在开始爱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满意,学会欣赏自己。应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朋友圈,一个人独处时也愉快。

要尊重自己,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不要委曲求全,要尊重自己内心真正的意愿,要有勇气拒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成为对自己心声负责的人。

上天给我100分钟,我会分30给工作,20给家人,10给亲友,10给信仰服事,10给社会服务,最后20留给自己,包括运动、休闲、逛街、修饰外貌。

任何人,即使是家人要求我协助他们,我会先讲好我能够做到的范围,然后开心地去做,对方有超出的要求而我做不到的,我不会随便勉强自己,也不抱怨。

辅导中心有几个义工,除了特别时刻,多数风雨不改地来帮忙辅导工作,出钱出力,我们常常感恩也觉得抱歉,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她们,她们却说感谢上帝给她们有服务他人的机会。心态摆正,行为就跟着正确了。


翱翔辅导服务中心 电话:62515525

你有心事吗?亲情、友情、爱情上的苦恼?家庭、学业、职场上的困惑?电邮到《家庭in-box》,让专家解决你的问题。

袁凤珠电邮:info@aoxiang.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