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祎然:家人

字体大小:

家,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我认为它的含义远远不只是这样……

家是一个彼岸。航行在茫茫无际的凡尘俗世中,难免有时会将船停于岸边,寻求内心的一丝宁静。那儿风平浪静,还有最亲密的人左右相伴,一切风雨的痕迹都将被抚平。不管心绪再杂乱、再失落,家的温暖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希望。

童年时的家最令我流连忘返。那是一个我与父母共建的小窝。从小成长在最单纯、最简单、四处洋溢着点滴幸福的氛围里。回忆中那里什么都是美好的,爷爷奶奶身体康健,伯伯们和睦亲近,堂姊妹们欢声笑语。长大了之后虽然家人们都各奔东西,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家永远都在,永远是家人的避风港。

后来我发现,有的时候家这个概念是会随着我们的足迹而变化的。许多人都会经历居住环境的变化。有时我们不断地在割断自己与熟悉环境的联系,同时与新的环境建立连接。

这些割断的过去会变化,而人也在不断地变化。正如韩裔艺术家徐道获说的一样“在你生活中的某一个时间点,你必须得离开自己的家。不管什么时候回去,那儿都不会再是同一个家了。”

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原来,我最熟悉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中国扬州。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一直象征着我的归属。如今我在新加坡已经生活了将近11年,家乡的种种似乎在我记忆中有些淡漠了,而新加坡的各个角落却让我记忆犹新。

每年我虽回中国,可是一年又一年我发现家乡都在变化,短途的留宿不足以让我重新了解这个地方。如今我在曾经陌生的国度里当兵,融入这里的一切,新加坡已渐渐变得更像我的家,我的第二个家。

经历过生死离别后,我又发现其实家的灵魂有时是附着在一些重要的人的身上。以前一大家人在一起聚餐、游玩,在这样的时间里我总是能感受到浓郁的家庭感。家里人的关系似乎永远都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然而我发现,这种想法有些理所当然。

在我出国前,我的家人们每个周末都会相聚爷爷奶奶家一起吃饭。这是家人一种维系亲情的方式,甚至我出国后两个伯伯依旧沿袭着这个“家族传统”。

然而随着爷爷的离世,我突然发现其实他身上承载过维系这个家的灵魂,如今奶奶还健在,家人们还有一处可以相聚,她的身上还有着凝聚家人的力量,有了他们才有这个家。

但是,当老一辈人渐渐离去后,这个家里的关系又要怎么维系?家人还会延续我们的“家族传统”吗?当我的父辈也渐渐离去,我和我的堂姐妹们又要如何继承这份牵绊?

我暂时没有一个答案,不过我知道事在人为,只要用心经营,家还是那个家。

确实,“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定义,它存在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我深知并非所有的家都是令人向往的,我也知道家这个概念也是不断变化的。最近在一个关于装修旧家的电视节目中,我发现人们对拥有一个舒适、稳定的家有着多么迫切的渴望。只有自己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个人的生活才会有精神支撑,人生才能变得完整。

以后我可能也会建立起我自己的小家,这个家将需要我以及我的孩子们一起维系与经营,而我真的需要思考属于我的“家族传统”究竟是什么?

能够一直延续,让这个家成为当初的那个彼岸终将是怎样?

字食族最爱“吃”文字,六个喜欢文艺创作的年轻人每周轮流执笔,书写青春岁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