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华文文学 编入更多本地作品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教育部日前宣布,中学华文文学的教材将减少中国古典诗词的篇数,并融入更多本地作品。此举被认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地文化遗产的认识,让科目更为“实用”。新增的本地作品包括:杜南发的《传灯》、谢裕民的《放逐与追逐》和小寒的《回不去的候车站》。编入更多本地作品,能否吸引更多中学生修读华文文学?学生们又如何看待新教材的方向?


本地作品可引起学生共鸣
融入更多本地作品,对新加坡学生来说是件好事。因为很多外地学生都学过中国古典文学,新的改变将让新加坡学生和海外学生,在同一个起跑点上学习。


另外,本地作品包含我们熟悉的人事物,对本地学生来说,或许更能产生共鸣。我曾经修读过华文文学,对于很多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太了解,或许是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无法有联想。如今新的改变,相信会吸引更多人去选修这门课,从而接触更多文学作品。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