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不是包, 是享有奢华的权利

2016年开播的网剧《东京女子图鉴》引起了一系列《图鉴》网剧,引发人们对女性如何在都市里寻找个人幸福的思考。(互联网)
2016年开播的网剧《东京女子图鉴》引起了一系列《图鉴》网剧,引发人们对女性如何在都市里寻找个人幸福的思考。(互联网)

字体大小:

老佛爷卡尔·拉格斐逝世之后,朋友告诉阿单,有好几天,香奈儿官网的主页只有老佛爷的黑白照片,所有商品停售以示哀悼。

阿单没买过奢侈品,对老佛爷略有耳闻,但朋友显然很受触动,说了一句:“还没等我攒够钱买他的包,他就走了。”

阿单追问她,为什么明明没钱,却还想要买呢?朋友觉得她买的不是包,而是享有奢华的权利。

时下流行“轻奢生活”,年轻人买名牌包已不罕见。阿单周围的朋友们也开始热衷于买名牌包。但朋友告诉阿单,消费的动机早已经不能用简单的虚荣心来解释。相反,买名牌包在一些现代女性眼中是一件很励志的事,“想要得到的东西很多,所以买包就像一个里程碑一样,一步一步来,把自己从一个女孩变成都市女性的感觉。”

这种价值趋向早在去年网上热播的《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中就能察觉到,剧中女主角无一不是在换男友、换工作、换包的过程中,一步步地追寻下一个人生高地。看似狗血的剧情,却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节目不仅收视量破十亿,引起的讨论也不小。

该《图鉴》系列最早是从2016年在日本开播的《东京女子图鉴》开始,改编自同名四格漫画。虽然剧情大同小异,但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女性如何在都市里寻找自信和个人幸福的终点,而名牌包则成为了都市成人礼的“信物”。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曾在他的著作《M型社会》中提出,中低阶层对于奢华感的追求已经演变成一股新的消费冲动。而他警告,这是因为中产阶级在蒸发。换句话说,都市人“包”治百病的心理,或许出自于害怕失去中产生活的不安。

阿单对生活的要求一般。但即便如此,在某些瞬间,接触到人们打量的眼神,一股被鄙视的感觉却像一把尺子,向后脑勺抽上来,闪避不及。

zb_0311_cj_doc74fdwxr4w7c6flgvba0_11151002_tanskn_Medium.jpg
    畅销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是人类学学者薇妮斯蒂·马丁的人生经验之作。(互联网)

朋友说,女性在这方面尤其敏感。她向阿单介绍最近的畅销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阿单才忽然醒觉,或许社会对于女性的成功定义,仍然是以“消费水平”取人。

在作者薇妮斯蒂·马丁的描述下,曼哈顿上东区的富太太们无论鞋子、衣服、包包都是兵戈暗器。若谁的消费水平跟不上了,她和她的家人也就无法融入社交圈子,并接受诸多潜规则的剥削。以至于作者最后发现,唯有买下一款上万元的爱马仕铂金包,才算是买到令人心安的“护符”(talisman)。

这是一场隐形的战役,消费与尊重被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如果,买下一个包能为自己收获自尊,何尝不可?但反过来,让自尊以包的价格甩卖,是否有愧于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