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反思

摄于上海影视博物馆。图中景物似乎描述着我光明的未来。(作者提供)
摄于上海影视博物馆。图中景物似乎描述着我光明的未来。(作者提供)

字体大小:

留学博客

翱翔俯瞰

新的学年即将开始,无论新生或老生,留学中国的莘莘学子们也陆续抵华,准备展开新的旅途。我的留学生涯已过半,累积了不少经验,也留下了不少遗憾。这篇随笔就当作是自己的一次反思,也希望它能成为学弟学妹们的借鉴。

这两年来让我大开眼界的东西可谓不计其数,正负两面的经历均有。出国前,我曾为自己立下三大目标:一、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二、增广见闻,感受神州及世界的脉搏;三、汲取各地精华,学习众人经验,哪怕微薄也能在日后付出一分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观这两年,我是否已达到这些目标,还是尚未完成,仍在往目标前进?对我们人类而言,评价自己往往是最困难的事,因为目光永远投不到自己身上;往前看也只能够隐约地看到自己的鼻梁。随笔之前,我否定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够。但照了下镜子,发现一味地否定也不是办法,便尝试微笑面对镜子里的自己,开始肯定自己。肯定后做出分析,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心得。

书还是要读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书还是要读的。

复旦大学云集了中国各路顶尖高手,学霸如云。初次到来,我真的非常震撼,超级佩服同学们能够如此勤劳及努力。不过,这确实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同学们都是过关斩将的高考优胜者。就这样,我受到周遭同学们的影响,以及学校良好学术氛围的熏陶,努力用功读书。我埋头苦读,才能侥幸与同学们较量,确保自己能够维持一定的绩点水平。虽说综合素质较为重要,但绩点仍然是一个甩也甩不掉的门槛。

话虽如此,现阶段的我认为取得平衡更为重要。我后悔没有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没有到外面看世界,总觉得自己人已经在国外了,就可以了。但出国后,在国外生活已成为了常态,曾经较小的舒适圈已经扩大,容纳了我在校的生活。不知不觉地,我已停滞不前了。

通过学习与交流,我的语言能力的确获得了提升,但也只能够是纸上谈兵,毕竟实战经验匮乏的士兵是很难确保自己在紧急时刻临危不乱。使用华语对我而言并非如鱼得水,只是掌握得算比较自如。不过,我觉得自己已遇到了瓶颈,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多运用华文华语,让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有所应用。

感受脉搏,追根溯源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亦是中国衔接世界的枢纽。上海不仅集中华文化的精髓于一身,还承载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重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中心。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留学,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及背景的朋友。

不过,一线城市的生活素质、步伐与我们的花园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然而,中国虽拥有许多经济上非常发达的城市,但绝大部分城市还无法真正称之为国际大都市。因此,我个人认为,要真正感受中国的脉搏,还要到中国二三线城市旅游、生活。

我想再次回到中国南方省份。中学及高中阶段,我曾随学校到访我们祖先下南洋之前所生活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让我想要追根溯源是因为我曾经在淘宝上购买小商品,而发货源地正是我祖先骨灰瓮上所标示的乡里(hiong lih)。在我的认知中,祖先们也未曾到访过骨灰瓮上所注明的乡里,但这意外的发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想去看看祖先们来自何方,而现今的乡里已变成了什么样。

总结以上心得,我认为自己见识不够广,必须多到外面去看看。时光如梭,本科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就让我们大家把握时间,将每天都活到最精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