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在悉尼的抗疫日常

字体大小:

冠病大流行时期,仍有不少国人留在外国居家工作或学习。联合早报记者这两个月一直和何尚美保持联系,关注悉尼当地的防疫生活。瘟疫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何尚美分享在家办公,不扫购日用品,保持社交距离的防疫日常。

如果不是2019冠状病毒疾病肆虐,现居澳大利亚悉尼的新加坡人何尚美(41岁),应该刚结束了新加坡的行程,除了和亲友相聚,也完成了为期三天的区域培训。

何尚美在投资顾问公司担任投标经理,原定3月底回新,与100多名来自悉尼、墨尔本、香港、首尔、马尼拉、美国和英国等地的同事参与为期三天的培训。

公司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筹备这个培训,同事也非常期待在互相学习之余,加深认识,促进感情。无奈2019冠状病毒的感染人数不断激增,公司2月下旬慎重斟酌后决定取消培训,何尚美因此留在悉尼,并开始居家办公。

“酒店、会议厅、航班、餐馆等都订好了,取消培训后增添许多与退款有关的行政工作。但当时新加坡的病例不断增加,公司如果有这么多员工,包括关键人物,都飞到新加坡去,其实会有‘业务连续性风险’(business continuity risks)。

“公司也开始实施旅游限制,任何人都不得到香港或东京公干。公司业务涉及许多领域,同事遍布全球,有4万5000人,所以公司非常重视抗疫事宜。我虽然失望,但保持安全还是比较重要。

“即便是下班后,只要是人数超过100人的活动,公司也禁止我们参与。公司也提醒我们采取良好卫生措施。随着澳大利亚确诊病例增加,许多公司都启动了业务持续计划(BCP)。”

戴口罩不再吸引异样目光

“庆幸的是,我并没有遭受任何歧视,或许是我居住的地方有许多亚洲人,职场同事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就算有人有任何不快或不适,也不会当着其他人的面说出来。

“我不开车,现在搭乘公共交通都会戴口罩。坦白说,在车厢里听到有人咳嗽或打喷嚏,确实会比以前更有意识地注意到。悉尼没有戴口罩的文化,戴的人不多,且主要是亚洲人。不过,现在戴口罩再不会吸引其他人的异样目光了。

“我知道口罩不应重复使用,但因为数量不多,所以只能这样。我在Daiso买了一些,不过只是基本款,不是手术用口罩,而且每个人只能买三包,每包7个。

“我不会紧张,日常生活基本照旧。看到全球不同地方的人开始恐慌,囤积食物和厕纸,真的觉得太荒谬了,根本没这个必要啊。

“悉尼也出现了类似囤货现象。口罩、厕纸、洁手液和牙膏一扫而空,意大利面、糖、冰冻肉和蔬菜以及面粉等也卖完。澳大利亚的超市已经实行消费限制,像意大利面、燕麦和厕纸等,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两包。家里一直都有食物,所以不会特地多买。

“大家开始抢购之前,家里的厕纸正好用完,还好我买了一包,里头有八卷,应该可以用上好一阵。

“所有超市已把早上7时至8时设为特别购物时间,只有年长人士和弱势群体(例如行动不便人士)可在这个时间购物。”

zbfk20200401.a_Small.jpg
悉尼著名的邦迪海滩(Bondi Beach)已关闭。(路透社)

沙滩也“关门”

“3月23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全澳关闭所有非基本服务,包括戏院、餐馆、咖啡馆和酒吧等,沙滩也在名单内。

“在那之前的周末,天气炎热,大家一窝蜂冲到沙滩。澳大利亚人似乎不听劝,仍旧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也照旧出门。沙滩文化在这里根深蒂固,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可能受感染吧。其实,澳大利亚无论国际或本地航班都停飞了,政府也在3月24日颁发旅游禁令,禁止人民出国和旅行。除非有特别理由,否则一律不得旅行。

“非基本服务关闭后,很多人都无法工作。我的公司业务照旧,只是改成居家办公。周末时候,我去了丛林徒步健走(bushwalking),那是在游人不多的国家公园。

“必须外出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站在距离别人较远的地方,步行时也是。至于用餐,这里的人不像新加坡人一样这么常外食,因为费用不低。大部分人都会自己在家下厨。

“其实,过去11年我都是一个人生活。从某一方面来看,已经是‘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的一种方式吧。我在这里的朋友不多,所以会约出来见面人少,当然也不会去人多的地方聚会。

“我平时就相当冷静,我认为恐慌不能起任何作用,所以才可以保持镇定吧。或许部分原因是我参与的运动,例如行山和边架艇独木舟(Outrigger canoeing);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即便事与愿违,恐慌也没用,一定要保持冷静,好好想想什么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