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征达:作家洪灵菲逃不过国民党逮捕

字体大小:

1902年出生的洪灵菲,本名是洪伦修。笔名除了灵菲外,也名洪灵斐、林曼青等。1926年,本来为共产党员的他,因为国共合作的契机,被派至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工作,负责编辑《海外周刊》。一年后,发生“四·一二”事变,洪灵菲遭国民党通缉,开始流亡的日子,途经香港后抵达新加坡。

被称为“彗星式的高产作家”,洪灵菲不单作品数量多,写作速度也颇为惊人。由现代书局在1928年出版的自传式长篇小说《流亡》一共十万字,却只花一个半月便完成。该作为他的小说三部曲之一,后面两部是《前线》和《转变》。

然而,三部曲只有《流亡》对于洪灵菲在新加坡流亡日光有较多着墨。《流亡》的主轴仍在叙述者的流亡生活框架之中,主要写自己的人生困境,以及对于革命的决心。故事也包括对新加坡的描写,特别是当时大坡一带,如漆木街(今桥南路)、吊桥头、新加坡河等地方。此外,小说也有一些本土词语,如“巴萨”“罗厘”等。

林万菁在《中国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响(1927-1948)》中特别指出,洪灵菲的另外两篇小说《在木筏上》和《在俱乐部里面》虽然也有刻划新加坡图景,却没有《流亡》深刻。

文学上,洪灵菲不断有所作为,他担任“我们社”的发起人,翻译高尔基的《我的童年》,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等。

洪灵菲后来到泰国,辗转到香港,之后抵达上海。他在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还担任“七人常委”之一。最后,被国民党逮捕,死于1934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