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书”杏影

字体大小:

“好书多了,好人就会多起来,好人一多起来,好书也就会愈多。要使这世上好人都好起来,端在大量生产好书。”

这段别具意义的句子,源自杏影在1958年出版,2005年再版的《书与人》 。

杏影原名是杨芳洁,又名杨守默;笔名有里奇、公孙哲、爱欲生等。1911年生于中国四川简阳县,14岁时随父亲前往日本留学,在当地中学毕业后,成功考进早稻田大学,主修英国文学。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后移到重庆。30岁,杏影到印度加尔各答盟军总部,也开始在《中国时报》发表散文。二战结束后,杏影回到新加坡,隔年在《南洋商报》担任翻译,也在华侨中学教书。

报业贡献可以说是杏影一生的亮点。1954年,杏影接管《南洋商报》副刊,一直到1976年离世为止,他编辑的副刊有《文风》《新苗》《南洋公园》《文化》《青年文艺》。

他对新加坡的文坛发展有重要推展,同时也培养许多新人。然而,他在担任编辑期间也非一帆风顺,他在《文风》“编者的话”中透露:“目前,我得老实承认,我们的文艺副刊在本坡是一个最不生动的副刊,我们没有堂皇的目的。在现况下,最多只求能编得干净一点,作为爱干净的年轻人的一个习作园地。除此之外,就不敢存任何奢望了。”

这里能看出当时作为编辑所面对的困境之外,也再次显示杏影对提携后辈的重视。杏影的散文作品优秀,除了《书与人》,还有《趁年轻的时候》《愚人的世纪》《想想谢谢》。

杏影也常写到新加坡,如:《新加坡长大了》中感叹新加坡快速发展,《人生大学的新加坡》呈现新加坡的优势与劣势之外,探讨都市生活中“人的孤独”。或许曾在日本受教育,杏影也写不少关于日本的文章,如《孔子学说在日本》《日本的风俗习惯》与《日本文化的新与旧》等。

整体上,他的文章经常可见知性的光芒,细腻的笔触反映出观察事物的用心。同时,由于经常给予后辈机会,在他1967年逝世后,仍有许多写作人发文悼念,表达个人的追思与怀念。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