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征达:“违抗日军”的韦晕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1913年出生于香港的韦晕,原名区文庄,笔名有秦系、叶葭、沙耶等。关于“韦晕”一名,马汉在《戏说笔名》中提到韦晕的名字来自“违(韦)抗日军”的意思。他自香港中学毕业之后,便转到广州学习作画,随后从军。韦晕在30年代时,即在中国编纂《艺术战线》《露丝》等刊物。


1937年,韦晕南来新马,多以“上官豸”为名创作。他当过教师、编辑、巴士公司经理等。他在战后曾经沉寂一段时间,在1950年代重新在文坛活跃起来。《乌鸦港上黄昏》《都门抄》《旧地》等重要小说都是50年代的创作,此外,他还主编过“岛外文艺丛书”和“中学生文艺丛书”。除了写作,韦晕对绘画、美术也多有研究,酷爱旅游的他,也在报章上发表许多游记。


1960年,他出版重要的代表作《浅滩》,之后陆续出版《荆棘丛》《还乡愿》等小说。经常于作品中提出对纨绔子弟的批评,如《荆棘丛》回到中国的“于中”与留在新加坡的陈文青。陈的单纯与于的虚伪,批判的是抗日时期高官贵族的堕落;《陨石原》(1981)中的纨绔子弟,则定位于台湾南部;此外,和苗秀相仿的是,在小说中加入方言元素,如《薄暮》中便使用“老君”(医生)、“马打厝”(警察局)、“吉灵助手”(印度族帮手)等。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