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知青少年自杀征兆

(iStock图片)
(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莱佛士医院心理医疗中心精神科顾问医生陈慧心指出,如何意识到自杀征兆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让身边人晓得如何和及时地给予支援。

用自杀作为生命的了结,是最让人感到无法承受的伤痛。尤其是年轻人,因为各种因素而轻生,留下极度哀痛的父母和家人独自面对无法挽回的悲剧。

青少年自杀或企图自杀的背后原因可能很复杂,而自杀率的增加更令人担忧。

根据新加坡援人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94名青少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仍然是10至29岁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每10名因外部原因去世的青少年中,就有6名是死于自杀。年龄介于10岁至19岁的男性自杀者前年创下28年来新高,共有19人,与2017年7人的数据相比,增加170%。在那些给新加坡援人协会的写信求助者中,有78%以上为青少年。

让身边人及时给予支援

了解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将有助于进一步预防悲剧的发生。莱佛士医院心理医疗中心精神科顾问医生陈慧心指出,如何意识到自杀征兆是非常重要的,让身边人晓得如何和及时地给予支援,并采取行动来帮助陷入困境的青少年。

许多自杀或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会提前跟父母、家人和好友示出一些警告,父母能做些什么?对父母而言,能够及早识别孩子这些警示很关键,让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得到需要的帮助,并阻止自杀的企图。另外,跟你的孩子和他们的朋友保持开放式沟通,也能在需要时给予帮助。

陈医生提醒,有时成年人觉得青少年说要伤害自己或自杀,可能只是为了引起注意。如果青少年在寻求大人关注时被忽视,这可能会增加他们伤害自己的机会。

一些事,在大人看来可能是小事,但在青少年眼中,那可能是大事;而成年人看来的小事,年轻人可能不认为是小事,例如在学校碰到的问题,或失去了一份友情。

在某些情况下,年轻人可能会因为某些他们不想面对与谈论的生活环境而产生自杀念头如:

·被欺凌;

·不确定的性取向;

·患有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

·曾受过身体或性虐待;

·失去或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发生冲突;

·受酒精或毒品问题困扰;

·身体或医疗问题,例如怀孕或感染性病;

·听闻自杀资讯,或获悉同龄者死于自杀。

自杀有何警兆?

一般上,有自杀念头的青少年可能会出现下列警兆:

·从事冒险行为;

·睡眠与饮食习惯变化;

·暗示他们可能会不在家人身边;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清楚思考;

·对上课或运动失去兴趣;

·失去参加喜欢的活动或事物的欲望;

·疏远朋友或家人;

·开始赠送珍贵物品给兄弟姐妹或朋友;

·感觉绝望或内疚;

·谈论自杀或死亡;

·写歌、作诗,或是书写有关死亡、分离的信件。

如何治疗

有自杀想法的青少年

潜在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如何接受治疗?

陈慧心医生说,这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年龄、心理健康状况、病史和诊断结果,也视乎患者的病况有多严重。治疗通常采取综合的护理计划,包括:教育、药物治疗、家庭治疗(父母在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个人治疗、住院治疗(如需要),因为这样可随时监督患者,并给予一个安全的看护环境。

她说:“任何曾表达过自杀想法的青少年,都不应该独处,而立即让专家评估。而曾试图自杀的青少年都需要先做体检,以排除危及生命的健康问题。”之后,再接受心理健康评估和治疗,直到病情稳定为止。

哪些青少年有自杀的危险?

对一些青少年来说,经历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灰色地带”,可能是一段充满压力和担忧的时期。他们面临融入社会、学业表现的重重压力。青春期也是年轻人探索人际关系、性向认同及独立需求的时期,而这些往往与他人设定的规则和期望有所冲突。

陈慧心医生指出,有较高自杀念头的年轻人,包括那些有焦虑、抑郁、躁郁症或失眠等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人。经历过父母离婚、经济变化等重大人生变化的青少年,以及那些被欺负者,都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父母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自杀倾向?

她说,若发现不妥,家长可探问孩子是否有自杀的念头。一定要用清楚和直接的语言问他们,比如:“我很担心你,你是否想过死,或要自杀?”问语直接,而非判断性的问题,这可鼓励他们与你分享自己想法与感受。通常尝试图自杀或曾自杀的人,会通过他们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表现出许多警告信号。这些警号越多,其自杀风险越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