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区别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iStock图片)
(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虽说都是抗血栓药物,但药理机制不同,临床适应症也不同。在使用过程中须遵从医生建议,进行合理治疗。


健康人体的血管内,血液自由流动,不会凝固,也不会出血。病理状态下,血管内血栓形成是很多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机制。依据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分为动脉性血栓和静脉性血栓。二者不但形成的部位不同,形成的机制与血栓的成分也不尽相同。动脉性血栓形成的后果通常形成人们常见的心梗、脑梗或中风,其发生基础是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为了防止动脉性血栓,减低或灭活血小板的活性药物,即抗血小板药物才是“对症下药”。


然而,静脉性血栓的形成基础却是血流缓慢甚或停滞,例如长期卧床、长时间的下肢制动(经济舱综合征)、心房颤动以及金属人工心脏瓣膜导致的凝血机制激活,这些情况应用抗凝药物方可“药到病除”。简言之,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统称“抗血栓药物”。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