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床”支撑力削弱不是女性老化必然现象

字体大小:

受访医生建议,女性别再默默承受骨盆底肌肉功能失调问题,这个功能失调不应被视为老化的“必然现象”。

骨盆底肌肉(Pelvic Floor Muscles)健康,与尿失禁、大便失禁和膀胱过度活跃等息息相关,不能忽略,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新加坡中央医院结肠直肠外科高级顾问医生兼骨盆底功能失调学(Director of Pelvic Floor Disorders Service)组长胡婉佩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吁请患者,不要再默默承受骨盆底肌肉功能失调引致的排泄等问题,这个功能失调也不应被视为老化的其中一个“必然现象”。

骨盆底肌肉不只是一块肉那么简单,它包含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从前面的耻骨延伸到背后的尾骨,就像吊床一样支撑骨盆器官,即膀胱、子宫和直肠。对女性而言,骨盆肌肉群强而有力将有助控制大小便,避免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等问题。可是,怀孕、分娩、多产、年长和更年期等,却会削弱这个“吊床”的支撑力,从而导致漏尿、便秘甚至是大便失禁问题。

激素和黄体酮含量增加所致

胡婉佩医生说,常见怀孕期间出现的便秘问题,主要是因血液中的激素和黄体酮(progesterone)含量增加所致,降低了肠蠕动的功能。因此,许多孕妇可能会发现大便频率降低或粪便比平时更硬的问题。她建议摄取更多的水分和膳食纤维,将有助于提升肠蠕动功能。孕妇也可以安全使用轻度泻药,例如乳果糖(lactulose)以帮助排便。另外,孕妇和产妇也可能面对大便失禁问题,胡医生解释,这是因为骨盆底肌肉功能因怀孕和分娩被削弱之故。

胡医生说:“怀孕期间,胎儿的重量对骨盆底肌群和神经施加额外的压力,在分娩时骨盆底肌肉可能比正常伸张高达三倍,这些都会削弱骨盆底肌肉功能。”她说,所幸大多数女性在产后两到六个月内,逐渐恢复骨盆底肌群大部分功能。但是,一部分妇女在分娩后仍会遭受一定程度的骨盆底肌群损伤,造成尿失禁、阴道收缩无力和大便失禁等问题。

另外,多产、年长和更年期等的女性也会令骨盆底肌肉的支撑力变弱,尤其是在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女性身上,提高了大便失禁的风险。

产前产后多做骨盆底运动

骨盆底功能障碍会不会与遗传有关?胡医生回答说,人们认为骨盆底功能障碍,可能与导致胶原纤维无力的先天性结缔组织疾病如关节过度活动综合征(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me)等有关,从而削弱骨盆底的支撑力。不过,她说,至今为止,导致骨盆底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常见原因,仍然是怀孕与分娩。

因此,她建议在产前和产后做骨盆底运动以强化和促进骨盆底肌肉功能的修复。

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膀胱控制功能

新加坡中央医院泌尿科高级顾问医生黄丽月解释,怀孕期间因为膀胱向上和向前拉,尿道也同时被拉长,引致尿频问题。

黄医生说:“正常未怀孕的年轻女性每天可能排尿五至八次,睡眠时不排尿。可是,孕妇在妊娠晚期可能会出现尿频增加的现象,甚至可高达80%,夜间尿量也增加。”

她指出,这些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怀孕期间增加的肾脏血流量、盆腔充血、下肢水肿以及妊娠子宫对膀胱容量的限制。同样的,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也可能会遭受尿失禁,尤其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困扰。研究显示,自然分娩中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11%至28%,而使用器械辅助分娩,出现骨盆底肌肉功能障碍风险较高。

黄医生说:“多数女性在分娩后的两至六个月内会康复。但是,一小部分产妇在六个月后仍会出现尿失禁问题,须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其他潜在病因。”

黄医生建议产前进行骨盆底肌肉锻炼运动,有助预防和减少分娩后出现的尿失禁等问题。虽然大多数孕妇在产后身体会自然修复,但是,她建议女性通过一些运动和生活习惯上的调整,来改善骨盆底肌肉功能障碍问题。如通过运动以减轻体重,规律性的排便时间,不抽烟和避免饮用会刺激膀胱的饮料如咖啡或含酒精的饮品等,都有助提高膀胱的控制力。

新加坡中央医院将在本月17日(星期六)上午9时30分至10时30分,举办免费线上骨盆底肌肉失调英语保健讲座,公众可上网www.healthxchange.sg/events。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