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笃生医院制作视频 网上教学照护技巧

字体大小:

亲人出院返家,照护者的责任非同小可,从打理日常生活到如何徒手“抬举”,压力甚大,许多事情都得耐心学习。陈笃生医院物理治疗部门为照护者设立免费线上资料库,配合上个月的世界物理治疗日正式推出。

亲人行动不便,如何扶他从床上起身?外出时如何助他安全上下楼梯和过马路?助步器要如何使用才更安全?

这些照护交给专业照护人员完成看似简单,自己做起来就会明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但照护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会这些技巧,才可让亲人出院后感到安全、安心,所以医疗团队一般会在患者出院前为照护者上课。

陈笃生医院物理治疗师梁采燕说:“照护者必须根据亲人的病情和生理状况学习不同的照护技巧,例如帮助亲人床上翻身,在亲人无法把痰咳出来时帮忙抽痰(suctioning),最普遍的是协助亲人安全移动,例如上下床和行走,过程中可能要用上助行器或运用牵手技巧,帮助亲人安全地上下楼梯或跨过路缘。”

她指出,简单的技巧可能学习一两次就能掌握,但较复杂的技巧或需要长达两周来学习,例如抽痰或使用喂食管的步骤较多,要记清楚并不容易。

“最困难的技巧肯定是抽痰,首先是因为涉及数个步骤,看护者必须学会在抽痰前先把器材准备好,抽痰过程,以及抽痰完毕后如何正确清理器材。再来,看护者必须熟悉安全预防措施,知道抽痰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必须中止抽痰程序。第三,抽痰可能让对方感觉不适,因此可能会让看护者畏缩,特别是对方是自己亲人。”

无论哪一种照护技巧,学习速度因人而异,关键因素包括照护经验、教育背景、学习动力、擅长的语言,以及能否利用照护资源等。为了助照护者一臂之力,陈笃生医院物理治疗部的14名护理治疗师除了在患者出院前提供指导,亦用上八个月时间制作数个视频,并设计网站;现在任何人上网都可免费观看这些视频,随时复习。

照护者多伤在下背

照护是一门学问,如果少了妥善培训或缺乏支持,照护者本身受伤风险不低。

梁采燕指出,照护者最常罹患的骨骼肌肉损伤是下背疼痛,导因是徒手抬举(lifting)方法有误。“例如帮助对方从平躺移至坐在床边,或是把对方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等,照护者最常出现的错误就是运用背部而不是臀部的力量,结果经常造成骨骼肌肉损伤。因此,照护者一定要接受恰当培训。”她和同事把徒手抬举的正确方法拍成视频放到网上,希望照护者能多加注意。

此外,为缓解照护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照护者应培养运动习惯,并确保自己有足够休息。如果照护负担(包括经济、体力以及情绪等层面)超出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又缺乏亲友支持,极可能造成“caregiver burnout”(照护者疲溃)。

梁采燕说:“Caregiver burnout指的是生理、情绪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乏的状态。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做照护者,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四个建议避免压力爆表

如何避免照护压力爆表?梁采燕建议如下:

·首先了解亲人的健康状况,以及情绪和生理需要,这么做有助于培养同理心。例如对方若有失智症,说话时便应保持冷静、温柔,从而消除对方的焦虑感。

·策划例行日常活动,加入对方喜欢的,而且是安全的活动,并观察他的肢体语言。如果发现他对活动似乎不感兴趣,或甚至感觉不愉快,便应暂停活动或改做别的事情。

·照护者必须料及自己的身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需求,并为自己腾出足够时间,确保有充分的休息,还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与亲友共处。

·再忙也要保持身体健康、强壮,确保生活活跃。每天完成至少20至2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缓解压力、焦虑感与抑郁感。保持良好体能亦有助加强身体强韧性,确保自己可完成一些需要体力才能做到的照护事宜。要是无法持续做20至25分钟的运动,可分成数次进行,每次5分钟,亦可把家务当成运动一部分。

照护者应体恤、强化自己

梁采燕说:“我们希望照护者除了照顾被照护人,也可以通过学习自我照顾方法,体恤自己,强化自己的生理和精神韧性。希望这个线上资料库能够帮助照护者,让他们感觉自己更有能力和行使权,患者从住院到出院返家的过渡期也可以更顺利。”

抬举患者时应注意什么?照护者自己能做哪些运动?上网看看陈笃生医院的物理治疗师为照护者准备的资料库:bit.ly/TTSHCarersXPhysios,网站内容包括图文及视频,题材有照护方法、居家运动,以及照护安全守则等。

“照护者最常出现的错误就是运用背部而不是臀部的力量,结果经常造成骨骼肌肉损伤。因此,照护者一定要接受恰当培训。”

——梁采燕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