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三名中风者 一人醒后卒中

字体大小:

本地中风病例日增,在中风类型中,醒后卒中十分常见。10月29日是世界中风日,三位医生解释醒后卒中的发现、危险因素,以及辨识中风症状的“F.A.S.T”口诀。

“从睡梦中醒来后,我的左边身体感觉麻痹,无法正常移动,无法起床,连说话也受影响。”67岁的廖健强忆述。他去年2月的某一天如常入睡,但一觉醒来却发现身体不听使唤,起初还以为是前天腹泻导致身体无力,但症状持续不散使他察觉情况不妙,立即叫唤妻子。

赶紧动手术取出脑部血块

廖太太在短时间内致电救护车安排将丈夫送院,廖健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里被确诊为发生“醒后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即睡醒后发生缺血性中风。同天,他完成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取出在右边脑部的血块。在医院治疗了六天,廖健强在出院后积极运动,并因为神经系统恢复良好,先前的肢体无力和语言问题也自行消散,逐渐恢复日常活动。

廖健强的主治医生——国大医院医疗科部门陈勇强医生说:“廖健强送院时,情况属于严重的醒后缺血性卒中,右边脑部的血块导致他左边的身体无法动弹,经过手术取出血块后,情况良好且无需做额外的物理治疗或是语言治疗。如同一般中风,治疗的黄金时期非常关键,因此一旦察觉身体不对劲,绝不能拖延,应立刻求医。”

入睡时可能已发生中风

10月29日是世界中风日(World Stroke Day),在中风类型中,醒后卒中十分常见。国立脑神经医学院(新加坡中央医院区)脑神经内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迪希瓦副教授(Deidre Anne De Silva)说:“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相当普遍。由我本身所指导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送进新加坡中央医院内的642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醒后卒中占了33%(213人)。”

国大医院神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姚亮立补充,以上的调查研究显示,每三名中风病人中便有一人属于醒后卒中患者。事实上,本地中风病例一直在增加,约有14%的中风情况是在睡梦中发生,而发生醒后卒中的病患情况往往会较严重,年龄层也稍微较大。尽管如此,须强调的是,在清醒状态下中风与发生醒后卒中的风险因素是一样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胆固醇,都应受良好控制,才能降低中风风险。

陈勇强医生说,廖健强过去曾吸烟,也有高胆固醇的慢性疾病。这些风险因素可加剧他发生醒后卒中。廖健强透露,自己在今年6月成功戒烟,也有段时间在服完药物后没有继续。陈医生提醒,慢性疾病的药物须按照医生指示长期服用,患者不应擅自停药。

也是中风服务改善小组主席的迪希瓦副教授说,一般醒后卒中的患者在睡前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但入睡时可能发生中风,直到醒来才察觉出现症状,如可能无法移动一边的身体或发现很难下床或走路;他们也可能注意到脸部一边下垂或说话方式异常。由于醒后卒中的症状通常不会引起疼痛,通常是等到患者从睡梦中醒来才会意识到这些症状。

F.A.S.T口诀辨识中风症状

姚亮立医生说,发生醒后卒中的患者,是在睡梦中大脑血管出现阻塞。一旦病人醒来可感觉到脸部或四肢无力、麻痹,有复视现象,理解能力或说话面对困难。症状如同一般的中风现象,而人们可记下这“F.A.S.T”口诀,辨识中风症状与采取必要的措施:

·Face Drooping(脸部下垂)

·Arm Weakness(手臂虚弱)

·Speech Difficulty(说话困难)

·Time to call 995(是时候呼叫995)

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状况,就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送院,因为时间是治疗的关键。迪希瓦副教授和姚医生皆强调,中风属于紧急情况,因为发生的时间越长且不治疗,将会引发更多脑损伤,也意味着患者可能需要较长的康复时间,甚至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残疾。

救护车抵达前应做些什么

病患身边的家人在等待救护车的期间可做些什么?迪希瓦副教授提醒,确保患者处在安全的环境,切忌让患者服用任何药物或喝水,因为中风者或许会出现吞咽困难并且可能会呛到。建议可提前帮患者收集正在服用的药物和任何医疗记录,可记下患者症状开始的时间,有哪些症状,以及是否恶化、改善或保持不变。姚医生补充,患者与身边的人都要保持冷静,并让医护人员知道患者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

八成中风病况可预防

由于醒后卒中的发病时间尚不清楚,医生可安排让患者接受一种特殊的脑部扫描,测试中风可能发生的时间,以及确定大脑受损与可以挽救的程度。若诊断为血管堵塞所引起的中风,且在适当的治疗时间内,医生会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注射药物治疗,或是通过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去除血块。此外,如同所有中风患者,病人将获得多学科的专门小组监测病情和接受急性中风治疗。

迪希瓦副教授强调,多达八成的中风病况是可以预防的。迪希瓦副教授和姚医生说明,这包括控制高血压、胆固醇和糖尿病,遵循医生的指示服药,以及定期复诊或接受例常检查。除此,生活作息方面也要定期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健康,抽烟者要戒烟,维持健康体重,以及适当解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