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wifi生活

活在今日的都市,人类已经很难回到没有互联网的日子。 (iStock照片)
活在今日的都市,人类已经很难回到没有互联网的日子。 (iStock照片)

字体大小:

风起了

从前我们把度假旅游叫做充电,现在最新的名词是“排毒”。旅游业近年推出不少旅游主题叫做“科技排毒之旅”。

过去几年因为派驻在外的关系,即使是休息日,也会和工作日一样查电邮回简讯;即使到外地度假也会确保自己随时都能上网,甚至随时随地都能发稿。也就是说,这段时间里凡会让我与世界失联的地方都不会安排在行程内。

结束任期后回到岛国生活,现在的周休日尽量远离电脑和手机——到树林散步,上烘焙课,泡咖啡馆,其实是在追回那几年无法随心所欲的时间。

我不想堕入俗套地去抱怨科技生活如何使生活变得盲目又忙碌,人变得浮躁又肤浅——追逐刺激,却看不到唯有慢下来才看得到的风景。但我相信生活应该有选择,选项之一包括无wifi生活。我玩这个游戏,但也保留随时抽身离开的权利。

我一直都非常享受乘搭飞机在高空中的平静时光。特别是在通讯科技开始入侵私人生活时间和空间之后,在一万多英尺以上高空的时间没有网络设施,无法上网,反而可以专心地看一部电影,尽情地阅读一本小说。

不过,想必有不少乘客反映没有网络设施太不方便,航空公司很快地推出空中网络服务。毕竟飞行对于许多商务旅客来说是工作不是度假,岂能容许在执行任务期间里超过10小时失联。

通讯科技发达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但也占据了人们的时间,以及如何运用时间的自由。

当智能手机开始附有电邮功能时,我便发现自己把在路上等车等人,乘搭交通工具的时间都花在检查手机里的电子邮箱。很多时候其实没有新邮件,即使有也没有重要到需要第一时间处理的通信。为了一封很可能在你睡觉时才传来的重要邮件却得时时刻刻上网查邮箱其实十分浪费生命。从功利效应来计算,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如果忙碌是都市人的宿命,那么需要斟酌的是如何使忙碌换取高产值的收获,而不是徒劳无功。

换个角度讨论所谓的通讯便利。便利不代表品质,方便不能替代心意。我人在千山万水之遥给思念的人写一张明信片,和我拿着手机即拍即传,实时报道我看到的风景品尝的美食,虽然同样是传递心意,但两者到底是两码子的事。从选明信片,到沉淀心情和思绪,下笔写字,到上邮局买邮票寄信,这整个过程和工序就是“珍惜”二字的实质体验。

至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直接或间接造成身心疲累,还累出疾病,这何尝不是滥用科技便利的恶果之一。

现在的问题是,活在今日的都市,人类已经很难回到没有互联网的日子。就像智能手机每每催促机主更新程序,直到无法更新也意味着得换新手机。这是没完没了的科技霸凌,却很少人能潇洒地放弃添置新的智能科技装备。

从前我们把度假旅游叫做充电,现在最新的名词是“排毒”。旅游业近年推出不少旅游主题叫做“科技排毒之旅”,安排旅客到南美洲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无人烟的小岛,暂时逃离每日无休止的电邮、通话及简讯。

如果说为了生活与生存而无法选择无wifi生活,那么至少可以选择无wifi假期。我们也不用去到拉丁美洲南美洲这么远。你知道吗?麦里芝蓄水池自然保护区一些路段就没有网络通讯,在享受芬多精天然浴时要“失联”一两个小时一点都不难。城市还有哪些角落可以“科技排毒”呢?有情报记得分享哦。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