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缘:语言乌托邦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Y 世代的同事佳玲介绍我去听一个电台,记得那曾经是战备军人电台,原来现已改名改风格了。我喜欢这电台的交叉播放中英文流行歌曲,都是时下流行的,有“现代感”和接“Y世代”的地气脉搏。还蛮喜欢电台下午的一个时段的特点,两个广播员对话时,一个用中文,一个用英文,一问一答,一来一往,时而互相调侃,生动有趣且默契十足。他们说的不是胡乱掺杂了英文的华语或“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而是流利正统的华、英语。


从电台的广播我突发奇想: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也可以这样与异族交流,那该真的是所谓“不分言语”的世界了。如果大家能听得懂对方的语言,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回答对方,就一定会减少彼此间因语言不同而引起的误会。可惜这样的“语言乌托邦”是不可能存在的,尤其是在多元种族的社会里。因为如果有四大种族,每人就要会听懂四种语言;而在这个“全球化”到处是各国移民的世界,则是更加不可能的事。


退而求之是大家都学一种“共同外语”来沟通,目前联合国已有中、英、法、俄、阿拉伯和西班牙语为通用语文,不过这些都不是容易学习的语言,而且还有一定的民族和国家的“政治敏感性”。所以语言学家都在想方设法创造一种较中立的“世界语”,目前比较成熟的是 “埃丝博兰多”语(Esperanto),也俗称为“希望语”。这是在1880年左右由波兰籍犹太眼科医生发明和提倡的,它的特点是民族文化中立性,文法简单易学,字汇丰富。虽然据说目前全球75亿人口中,会说“希望语”的不足200万人,不过“谷歌翻译”已把它列入其103种互译的语文里,Esperanto的中文翻译正是“世界语”。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