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孙犁调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前阵子,我的床头总是放着孙犁的《芸斋小说》,30来篇笔记体短文,薄薄一小册,读了又读,真是滋味悠长。孙犁的文章和为人,不像汪曾祺那么洒脱,也没有士大夫情趣。孙犁是简净的、朴素的、冷寂的,甚至是孤僻的、拘谨的、封闭的。文革对他造成的心理阴影很大。


我们这一代人知道孙犁是因为中学课本选了他的小说《荷花淀》。那时的课本“左得很”,多是杨朔、魏巍、刘白羽、秦牧之类歌功颂德的文章,《荷花淀》和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少有的充满诗意和书写人性的作品,现在回想,这两篇可谓乱石堆里冒出来的“双璧”。


《荷花淀》完成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它虽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却没有硝烟弥漫,没有血肉横飞,战斗场面被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着重描写了月亮、院子、芦苇、苇席、水、雾、风、荷等诗意场景。关键是,一点儿不耍文艺腔,景色与情节水乳交融,恰到好处。他到底是熟读旧小说的,写景之外,对话也非常逼真自然,故事往往借助对话去推进。因为孙犁的影响和他的这篇小说,而产生了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