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客:没有,最公平?

字体大小:

客串篇

前些日子,一位友人积极地想为单位安排一项推动大家在学习上要敢于尝试与使用的活动。活动虽然积极、有意义,上层却不批准。因为活动用语不是英语,对听不懂的人不公平。虽然友人有提出翻译方案,解决语言的局限,上层还是不同意。因为只有用英语,对所有参与人才公平。最后,友人只能作罢。

都没有,是最公平吗?

我们都希望事事都能公平对待,但这把尺如何拿捏,却是一门需要勇气的艺术。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所谓的公平现象,事事都必须兼顾到各方,否则不办。这是公平吗?一起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不偏袒。因为都没有,就不会有不公平的议题衍生,决策者也无需事后要表态摆平。这样的决定,难道不是一种偏袒吗?

让可以受益的一群,和受益较少的一群,共同没能受益,一起原地踏步,是“公平”的处理吗?这份“公平”对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理想吗?

早年,当大家物质与教育水平尚不高,贫穷的乡下出了一个准大学生时,乡亲都会一起想方设法,让这个孩子能上得了大学。为什么惠及一人的事,大家要齐出力呢?何苦呢?

50年代创建南洋大学时,社会各阶层出钱出力办大学。难道他们是自己有机会上大学,所以这么积极吗?均公是理想主义的梦想。一件事情只要能让收益群都比在原点更好,虽然各小群体之间,收益程度不一,但整体上大家都进步了,做领导的就必须拿出魄力,支持事情的推展,同时研究如何缩小收益差距。

强势的群体必然会积极地争取利益,间接扩大群体间的差距。以“都没有”“不办”,是最省事的处理方法,却不是最理想的。如何把握这个差距,相对考验领导力。领导可以多鼓励弱势群体更积极地争取,并积极主动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辅助资源,促进社会共同进步。这或许会是更积极的做法。

公平,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也是一门处事的艺术。要兼顾所有群体,让不同群体都比原点更好的双赢、多赢,公平处理需要多一点创意。别让大家再原地踏步的双输、多输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