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思良:听舒曼令人心碎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每年元旦的早晨,我都要听一听舒曼的第一交响曲《春天》:第一声小号响彻云霄!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说来奇怪,生性柔弱的舒曼居然能够让刚强的小号在他的音乐中出尽风头,他的第三交响曲《莱茵》,第一乐章当中,小号吹奏的主题也非常引人入胜。似乎,舒曼需要用小号这类铜管乐器来进行激昂的精神呐喊。


有“呐喊”,就肯定伴有“彷徨”――听舒曼,总觉得他的音乐里涌流着许多彷徨不安的成分。是的,不安,深深的、深深的不安。《春天》的第一乐章,那声挺拔嘹亮的小号过后,音乐就一路“风吹草动”,陷入了照我看来是繁复不安喋喋不休的情绪动荡。舒曼描写春天意境或者田园故事,绝不像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那样连续悠扬而一气呵成,反之,他更热衷于用许多小片段的、奔跑跳跃的、“兴奋点”时时忽闪转换的旋律与和声来错落叠加循环往复,从而构成一幅层次丰富的“印象”图案。图案固然优美,但令我关注和着迷的,却仍然是其中所体现的生生不息的敏感和不安――即使对于春天,对于美景,对于欢快,乃至对于生命本身,舒曼都始终抱着小心翼翼、顾盼四望甚至惊惶失措的态度,这已经带有一种古典哲学的探究意味。在他唯一的那部钢琴协奏曲里(仍然是在第一乐章中比较突出),也能听到这种类似的来自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小动物般痛苦而几近破碎的声音,时起时伏,时隐时现,有时候倾心地听着听着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为这样高贵而脆弱的心灵,为历史上那许许多多因高贵脆弱而失去安全感并容易遭受打击摧残的心灵!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