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梅园古早味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最近在许梦丰老师设的饭局上,认识了沈秀梅女士(她跟许老师学习书画十多年),并获她赠书两本《梅园食谱》和《我的妈妈》。这两本书成了我近日的床头书,看得津津有味。南洋一带写美食的作者,我推举马来西亚的林金城,他的写法已经超越了美食范畴,上升至文化考察和历史回溯层次,但又紧扣“美食”二字。梅姑(容我这样称呼沈秀梅)的《梅园食谱》则不同,基本上属于食谱类的书,也即教你如何做菜。这本书一共收了60道菜、点心和甜品,都是“古早味”。梅姑那天和我邻座,她特别对我说:你要留心书里的“温馨记忆”和“温馨提醒”部分。后来我领会到她这句话的含意,确实,有了这两部分的文字,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食谱了,它有了别样的意义。


上世纪60年代,秀梅的父亲突然去世,当时的习俗是,丧家三年端午节不能包粽子。左邻右舍和亲戚就会送一些粽子,让孩子解馋。在《福建粽子》一篇的“温馨记忆”里,梅姑写道:“也就是在那年我吃到平生吃过最好吃的粽子,真所谓吃一次记一世。那是住加东区的姐夫的妈妈包了送来我家的。我们都说那是加东富人粽。我还记得那粽子外形看起来就很吸睛,胖嘟嘟(有点像亲家母),四个角均衡端正,打开了粽叶看到晶莹剔透的糯米,整个粽子泛出一层油光,非常诱人。”之后,梅姑凭着记忆学会了包粽子,每年端午前,她的朋友都在等着吃她包的所谓“加东富人粽子”。


梅姑家境贫寒,性格却乐观豪放,专长不在读书,15岁那年她就弃学转而拎起家里的菜篮,一拎就是五六十年,“生活”教会了她做人和做菜。晚年的梅姑除了保持俭朴天性,也显得优雅贤淑。许梦丰老师在序文里提到她年轻时就“工缝纫”,上了书画班后,“能在衣裳上作画”,不简单。梅姑热情大方,常把烹制的美食带到书画班和大家分享。许老师一再称许她自制的酒酿、黑糯米粥、三姐辣椒酱等。我打趣许老师:“您这是把书画班变成了美食班了。”不过,这也挺好,生活的意义高于一切。况且,书画与烹饪“殊途同归,其理互通”。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