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盈:罪案现场小感悟

1981年轰动全城的大巴窑神棍杀童案现场。(档案照)
1981年轰动全城的大巴窑神棍杀童案现场。(档案照)

字体大小:

远行回来,时差犹在,又赶赴碧山民众俱乐部妇女组导读会。

导读会在导读《悬案疑云》内的一则案例《两童谜踪》。两个小六学生“人间蒸发”三十余载的真人实事,像我一般年纪的朋友,大都耳熟能详,几乎每次提起,都引起极大的关注。

回答读友的问题时,无可避免的,再次提起采访意外新闻与悲剧惨祸时的心情与感受。

回想过去的采访岁月,经常得赶往罪案现场面对死人,而且必须在恶劣的环境下,带着矛盾复杂的情绪,硬起心肠厚着脸皮,在不友善的目光中,执行报人的天职,以满足读者的“知情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见到尸体,难免难过。碰到受害人是孩童时,更是心痛。芽笼峇鲁四童遭杀案与大巴窑神棍杀童案,惨不卒睹。一名少妇因丈夫烂赌,带着两个幼儿高楼跳下,两小一大的棺木,令人鼻酸。家属将少妇遗书交给我,望着棺木内又小又轻的两具遗体,我感到无比的沉重,无比的震撼,不期然对其家属有着难以言喻的同情与怜悯。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命?

从事这份甚至连一些“自命清高”的内行人也认为是“肮脏血腥”的采访路线后,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多次翻阅不少相关理论的书籍与文章,愚昧如我,依然找不到答案。

多年之后,我才惊觉,只有死亡确确实实摆在面前,或许才能略见答案。原来死亡之前,有过生命的挣扎,有过受害人与家人温暖的亲情,有过人生经历的甜酸苦辣。生与死的奥秘,蕴藏其中,足够深思。罪案现场,不尽是泪水与伤痛,而是人生由始至终、生命轻重的一面明镜!

当意外组记者是你唯一的选择?这也是经常碰到的问题。

跟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同桌寒暄应对,我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专家学者,大师名家,滔滔伟论,字字珠玑,我资质愚鲁,消化不良,答不上话,肯定自讨没趣。因此,这份分分钟面对“死亡”的采访路线,已经如影随形,摆脱不了。

虽然牺牲不少个人的精力与时间,我始终无怨无悔,它带来了无数的人生体悟,让我粗略了解了生命的真谛。更何况,我是个俗人,不敢也没资格遑论从事新闻工作是为了国家社会,为了服务人群,那只是为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当然,这份工作确实有其一定的责任感、满足感与使命感。

看过无数的生与死,最大的感悟便是:热爱生命,把握当下,珍惜眼前人!

笔心:罪案现场,不尽是泪水与伤痛,而是人生由始至终、生命轻重的一面明镜!——何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