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娜:有骨的江南

绍兴土特产店前孔乙己雕像。(作者提供)
绍兴土特产店前孔乙己雕像。(作者提供)

字体大小:

不管时代如何变,两人的情操至今没人敢否定,因为秋瑾与鲁迅,绍兴已是有骨头的江南。

人在台州的时候,想起绍兴就在隔邻,于是游了天台山再游绍兴。多年之前,曾经从杭州坐火车到这江南水乡,对我而言,绍兴是个有书卷气的城市,也许因为这里是大家熟悉的,秋瑾、鲁迅、王羲之、陆游的故里,这回重游绍兴,想起了记忆中水乡某种耐人寻味之处。

从台州坐高铁到绍兴不到两小时,入住的酒店距离鲁迅故里仅有15分钟车程,可由于时近黄昏,放下行囊后即匆匆前往这绍兴至今保存得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虽然天色渐晚,整个鲁迅故里景区依然游人如织,人气十分旺盛。这里再现鲁迅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原貌,在遍布全中国的名人故居中,我敢说,鲁迅故居是游人最多的其中一个。难怪有人说,鲁迅一人养了一城人。而人们都被鲁迅“呐喊”而来。

有趣的是,在绍兴,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孔乙己似乎比鲁迅还抢风头,在鲁迅故里景区就有两座孔乙己雕像,一座在咸亨酒店前,那是孔乙己买酒、吃茴香豆,还好为人师,指点酒店伙计“茴”字四种写法的地方。另一家是卖土特产的店铺,以孔乙己之名大卖茴香豆,店铺前也大咧咧摆放了孔乙己雕像,孔乙己前面还围绕着两个小孩。墙上有一行字:“多乎哉,不多也!”

土特产店里游人来来去去,几乎人手一包茴香豆。在小说里,孔乙己爱对柜台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颜色青黄,用茴香卤过的茴香豆,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而成绍兴名吃。

孔乙己是旧社会里没考上秀才的落魄读书人,读过一些书,却迂腐、食古不化,说话时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他无一技之长,穷愁潦倒竟至于沦落到偷窃度日,成为人们讥笑的对象,后来更因为偷窃被打断了腿。鲁迅在小说中写出了他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土特产店前的孔乙己及小孩雕像其实复制了鲁迅在小说描述的经典场景:邻居孩子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一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游了鲁迅故里,顺路走到不远处的沈园。沈园是陆游的伤心地,到了这里,一般人都会将照壁上陆游怀念前妻唐婉的《钗头凤》静静读一遍: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因为得不到陆游母亲的欢心,婚后三年两人即被迫分开,唐婉再嫁,陆游另娶。多年之后,两人无意间在沈园重逢 ,陆游在叹惋之余,在壁上写下这首《钗头凤》。800多年前的故事了,《钗头凤》与沈园因为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流传千古。

次日早上,在春雨绵绵中到了秋瑾故居,秋瑾不仅曾在此生活、学习,还在这里联络同盟会革命党入策划反清革命, 其故居是江南水乡典型的青瓦白墙,正门门楣上“秋瑾故居”匾额出自何香凝手书,卧室中陈列不少秋瑾遗物。和大多数名人故居一样,秋瑾故居以图片、文字,秋瑾手稿、家书、印章、文献等文物介绍秋瑾的一生,她的家境、婚姻,她自费留学日本,在日本结交孙中山、黄兴等人,参加同盟会,成了辛亥革命巾帼英雄,她创办《中国女报》,写发刊词,提倡女学……

春雨中游秋瑾故居,绵绵的雨丝让四周平添几分萧瑟,春寒中想起秋瑾因革命被清军围捕,从容就义前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揪心名句,心中一阵百感交集。

木心研究者童明有一回在一个公开场合说,有一年他到苏州大学教课。木心要他注意一下:有两种江南,一种是无骨江南,还有一种是有骨江南。童明在苏州待了几个月后,给木心打电话。童明告诉木心,他只看到了无骨江南,没有找到有骨江南。木心问他,去绍兴了吗?他说没有。木心说,那就对了,绍兴是有硬骨头的江南。

秋瑾为推翻封建统治从事革命活动,办报、办学堂,最终为了革命舍身取义;鲁迅在呐喊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不管时代如何变,两人的情操至今没人敢否定,因为秋瑾与鲁迅,绍兴已是有骨头的江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