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人事

字体大小:

朋友转发一则贴文,读来颇觉有点意思,大意如下:

某企业招聘人事部负责人,有个应征者受邀参加复试,他依约一早来到那家公司,步入大门后发现,院子有个垃圾桶,桶盖掉落一旁,于是捡起来盖好,大白天走廊的灯亮着,就顺手关灯,转角处有块指示牌歪斜,他把牌子扶正,走进面试者集合的房间,只见前面十来个人坐着等候,他顺序坐在最后一张,墙角有张椅子倒地,他又习惯性地把椅子摆好。

轮到他进去面试,主考官请他坐下,开门见山劈头就问:你几时可以上班?不等他开口发问,主考官接着说,其实面试的程序从进门就开始了。原来一路上看到的“异相”,都是精心设计的布局,附近有秘密摄像头,把经过的人摄入镜头,为的是测试应聘者的自律和责任感,而他是唯一自动自发“纠正错误”的人。

以如此另类的方式“暗试”应聘者,虽说有些戏剧性,其实有一定的准确度,企业从收到申请资料开始,对求职者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一般上已有初步的认识,邀请入围者参加复试,主要是希望通过面对面,进一步了解应聘者的想法,再从言行举止和服装,作为选人的参考依据。然而,短短数十分钟的面试,要真正判断品行谈何容易?何况有些应征者精心准备,事先接受专人的指点,懂得在考官面前表演,反观上述的非一般面试,更能检验一个人的真性情。

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若只强调技术层面,再好的技术,也可能被机器取代,任何机构与组织,真正需要的是品德好的人,一个人品行良好,无论摆在哪个岗位,都会自觉地把事情做好,把责任完成。单位用人办事,所谓人事,人在事之前,为人正直,富责任感,办事必定认真,这人若自觉技术水平不够,也会设法提升。

令人费解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企业把原来的人事部,改称为人力资源部门,这样的思维,下意识把“人”纯粹当资源使用,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相提并论,视为“办事”过程的不同环节。

人力资源的概念,是上世纪末从美国引入,人力资源部是对企业中各类人员形成的资源(即把人作为资源)进行管理的部门,资源的有效、合理分配,是这个部门的核心职责,逻辑中的事是目的,人是“完事”的工具。此乃观念问题,与对错无关。

企业需要的人才,若只强调技术层面,再好的技术,也可能被机器取代,任何机构与组织,真正需要的是品德好的人。——李永乐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