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桂香:文章千古事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写作一篇文章,特别是专谈理念的文章,都需要在心中先为主题下个明确的定义。比如写孝顺,先要自己搞清楚什么叫孝顺,这样才能主线清晰,再或叙或论去抒发对孝与不孝的现象观察和看法。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但不少人以为我思我写,我手写我口,下笔千言,无头无尾也可成为“随想录”。随想可能就是谦辞,优秀的作家也都是有经营有技巧地在记录思想,随想不是随便地让断了线的风筝,在天空漫无目标地乱飞舞,最后一遽降摔落地上。


其次应把要传达的信息写清楚,否则迷糊的读者是没法从阅读中,获得思绪的梳理与提升,精明的读者则发现,这种思路不淸加上文字含混的“高山滚股”读不下去。所以一篇貌似理所当然的好文章,其实一字一句的推敲,一段一段的有机组合,背后都有作者的细心高明的考量与讲究。有些时候某个转折,看来并不特别苦心琢磨,就水到渠成进入顺畅的铺展与惊喜的境地,究其实那是在刻意为之和无心插柳的巧妙双重奏中的收获。这功夫是能力深厚沉淀之后的流露与明证。


《庄子·养生主》中记载了战国时期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给梁惠王宰牛,一气呵成,技巧高超。梁惠王探其原因,庖丁说自己是从“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最终才游刃有余。这话包括对牛的解剖学的看透,对牛的结构的彻底掌握,对刀与刀法的全方位的熟练,最后把解牛变成一场轻快的舞蹈。写作到一个境界,不也像庖丁解牛?灵感源源不断涌现,有时毫不费力就成佳作,有时却明明有这样那样的触动与领悟要表达,而理不顺思绪,造成主线不够清晰,特别是对比较抽象的哲理的表述,更考验作者要立刻豁然贯通。有时中间遇上了一个结阻,好似庖丁碰到了牛骨头,顺着势避过了,又轻而易举地通行无阻。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