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雯:主妇的角色

字体大小:

我过去在新加坡生活过很久,对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圈的生活有一点儿了解,因此不觉得家庭主妇是什么异类。无论香港、台湾还是新加坡,都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主妇。在一个卡车司机即能买房买车、供养一家人口的美国,housewife更是一个规模相当大、充满影响力的群体。美国在文化上有专门针对这个群体的所谓主妇杂志、主妇电视节目,在市场上则有针对主妇的产品和销售策略……无论媒体还是商业经济都不会忽略这个拥有相当权利的群体。

而在中国大陆,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有限、社会观念差异,一般女性在家专职料理家务的并不多。所以人们对这“职业”的理解总有各种偏差或误解。事实上,人们还不把家庭主妇角色视为合理的社会分工、家庭分工的产物,不把主妇的繁重劳动视为一种工作并理解其价值。前段时候,大陆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就以家庭主妇回归职场,蜕变为职场女强人为情节来励志。在很多电视剧里,主妇的角色,不是拜金的阔太,就是被社会抛弃、被丈夫嫌弃的无能庸妇,往往惨遭婚姻失败,而后奋起翻身,在商界或是什么界混得出人头地……我经常怀疑这些编剧的观念是停留在哪个朝代。

有一次,我带豆豆在儿童游乐园玩,一个美国年长妇人过来聊天。她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不工作,只是家庭主妇。她郑重说:不对,你不能说自己不工作,家庭主妇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而且最繁重的工作之一。这就是观念的差异。在一个真正理解平等的国家,人们不会在观念上贬低某种角色,不会认为家庭妇女就低于商务白领。人只是各有选择、各司其职而已。

美国的年轻中国移民家庭有个特点,就是往往三代同堂。这和国内的生活模式基本一样,老人来照顾孩子,父母去工作。而美国人从不用这种模式,首先他们不习惯靠老人,美国老人更没有再为子女照顾孩子的习惯;其次他们认为父母抚养孩子是理所当然而且在教育学上而言也是最好的。所以,美国夫妻更倾向于一个人(往往是母亲)照顾家庭。如果夫妻俩都希望工作,他们会把孩子送去daycare,几个月的婴儿在这里都可以得到照料。夫妻俩会安排轮流接送或是在孩子生病时请假照顾。在这方面,美国人表现出强大的独立性。而同样的经济状况,中国人则倾向于两个人工作挣钱,依靠老人照顾小孩儿。我经常在社区里的儿童活动场地看到中国老人。他们不能和周围人交流,显得非常孤独。孩子也显得孤独。

而少数在家照顾孩子的中国主妇,其中一些则几乎怀着诚惶诚恐的心,自己全权包揽一切家务。这和美国家庭主妇的权力感完全不同,因为美国主妇清楚自己和丈夫是平等的,而且非常强调男性对家庭的义务。我认识的一个中国主妇,因为她丈夫喜欢吃手擀面,她每天很早起来为丈夫擀面,而且她从不麻烦丈夫带孩子,因为她觉得他挣钱养着她,所以她必须把他伺候舒服。我不明白这种自我贬抑的心态从何而来,毕竟那不过是家庭分工不同,不存在谁吃白饭的问题。说到底,这心态是一种对自身角色的不自信,同时是一种对钱的迷信。 (传自波士顿)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