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介:武侠教材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在华文还风光的年代,武侠被挡在校门外;及至方块字江河日下,它翻身逆转,吹着喇叭迈进校园,让全球华语媒体关注了一眼。


武侠小说名家金庸(查良镛)辞世,华语世界哀悼潮起,大侠摇笔杆而活得光彩,离得荣哀,红尘一路,不虚此行。金庸与新加坡小岛的文化情缘,除了铭记1967年他组班南下创办新明日报,为南岛苍生种下通俗读物的种子之外,也不妨为他的武侠作品走入本地教科书补上一笔。


武侠小说在本地不同历史阶段的形象由负面而正面,印证了一个社会价值的转变,值得一顾。半世纪以前,武侠被视为不良读物,老师不鼓励,家长把它与连环图同等列位,读它就贴上不长进的标签。我念初中时,班上流行私下传阅武侠小说,我与书主交情欠深,还来不及触摸这些读物破旧的封面,就因两同学上课“偷读”而被班主任查书包系数没收。隔周,老师板书作文题,赫然是《谈武侠小说的不良影响》,活生生是件苦差事。咬笔垂头,绞尽脑汁,毕竟没读过它,无法感知它的毒性有多剧猛。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