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为人说“为己”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上期说某些专家和能人异士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辩解不靠谱,因为《孟子·尽心》上篇虽节录并批判了杨朱的“为己”思想,却颇有断章取义之嫌。而第二个证据“《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4集”,更是子虚乌有——因为唐代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Sikshananda,652-710)奉旨制译的《佛说十善业道经》,只是一篇经文,绝无所谓的“24集”,更没有“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句子。由此再次证明:手机族所迷信的网络资讯,虽然貌似言之凿凿地引经据典,但却往往“查无实据”,诚不可信。


拙文也指出:若我们不能在其他古书中找到多个“为己”作为“修炼自身”的用法,所有辩解或许都是曲解。为此,有学生下课后拿着笔记来见,问我在阐述荀子思想时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中的“为己”,可否作为“修炼自身”这一用法的证据?这提醒我必须“为人”说清“为己”。


原出《论语·宪问》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历来众说纷纭。西汉孔安国《论语训解》尝注曰:“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意即:古时的学者为提高自身修养而践行学问;今时学者徒为炫言示人。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程颢程颐语解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亦云:“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这一脉基本继承孔安国的说法。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