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介:速写难民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马来半岛东岸风光。(作者提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马来半岛东岸风光。(作者提供)

字体大小:

当上了难民,天涯情薄,海角义淡,对家国的体会愈加深切,才感知故乡原来是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


我服兵役时,遇上南越首都西贡失守,成千上万逃亡者投奔怒海,一部分漂流到了新加坡。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的大事,勿洛海面停泊了数十艘难民船,等待补给,再续程奔向苍茫。我所属的部队参与了驻防维安工作,这段不经意冒现的生活情节,提供了我接触难民的机会。战争何其残酷,那场延宕20年的越战,战报天天抢占着媒体的重要版位。60年代读报,南越僧侣自焚于闹市的镜头经常与读者打照面。和尚了断生命,是当时佛教遭政权歧视的无奈表白,一种对腐败政治的抗议。


错身于慌乱出逃的难民船群体里,才意识到难民也有档次之分。不同社会阶层里贵贱有别的同胞,因政权溃败而在千里外的一方小水域汇集,同是天涯沦落人,出走的条件与缘由还是有大区别。连续数日,毫无战争经验的我们登上不同船只,闻到了一丝半缕的硝烟味,近距离聆听投奔怒海的人们诉衷情。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