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用人之道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1019-1086)主编,刘恕(1032-1078)、刘攽(1023-1089)、范祖禹(1041-1098)协修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始作于宋英宗的1066年,成书于宋神宗的1084年,历时大约19年。按司马光的意思,这部书原名《通志》,但因为宋神宗赞誉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钦赐书名《资治通鉴》。


宋神宗“有资于治道”的评语,貌似立马把《资治通鉴》定位成“历代君王教科书”了。但窃以为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的看法更加全面:“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在胡三省眼中:除了君王,人臣和人子也都应该熟知《资治通鉴》,因为“人臣”是君王的辅佐、“人子”有些是君王的继承人,有些则是人臣的后继者。所以我说《资治通鉴》是一部用人做人之书。


司马光把有资格“用人”的人——历朝历代的君主,根据“才”分为五类:“智勇冠一时”的创业之君,“中才能自修”的守成之君,“中才不自修”的陵夷之君,“才过人而善自强”的中兴之君,以及“下愚不可移”的乱亡之君。对君王之德,他提出了“仁、明、武”三点要求。至于“做人”的人臣,司马光也根据“德才之经”分成四种:“才德全尽”的圣人、“才德兼亡”的“愚人”、“德胜才”的“君子”,以及“才胜德”的“小人”。他说:“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按司马光的意思,君王用人的排序应该首选圣人、次择君子、三挑愚人,万不得已才用“才胜德”的“小人”。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