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涵:唱国歌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本地马来乐坛“摇滚之父”Ramli Sarip在今年国庆庆典演唱国歌。(档案照)
本地马来乐坛“摇滚之父”Ramli Sarip在今年国庆庆典演唱国歌。(档案照)

字体大小:

70年代的华校对唱国歌这件事非常严肃以对。每天朝会时唱国歌,学生们都要面向国旗立正,不得随意晃动,否则会被处罚。虽然老师从未解释为何国歌是马来文,更没有为我们逐字解释歌词的内容,我们还是唱得很起劲,并且还自得其乐。每逢唱到Cita-cita Kita yang Mulia的时候,大家就会故意把Mulia的尾音拉得长些,因为Mulia的发音和福建话“没钱啦”的发音很相似。懂得福建话的同学一唱到这里就会偷笑。我是在今年的国庆彩排视频中听到本地马来乐坛的“摇滚之父”Ramli Sarip演唱国歌时,才知道它的正确发音。


成年的我对国歌的内容还是不求甚解,直到写这篇文章时到谷歌搜索了一下才了解它的歌词。虽然我对国歌的认识曾经那么肤浅,对它却有条件反射 —— 每逢和一群国人合唱国歌时,就会哽咽,甚至还湿了眼眶。 对一些人来说,唱国歌是例行公事,犯不着为之情感泛滥,但若你曾在关键时刻唱国歌,并藉着它化险为夷,这首歌就意义非凡。以下是三位老华校生的亲身经历。


80年代期间,三位华校生结伴同游欧洲。在那个年代,不时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民工使用伪造的新加坡护照到欧洲各大城市“旅行”,他们一抵达目的地后就留下来当黑工——即是在没有获得合法准证的情况下非法居留和工作。由于三人的服装和外形和当年的大陆人很接近,沟通语言又是华语,他们自然成了海关人员随机抽查的对象。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