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鲁迅小道及其他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上海西江湾路476弄的公园坊,是林文月父亲林伯奏和刘呐鸥联手建造,如今已入选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余云摄)
上海西江湾路476弄的公园坊,是林文月父亲林伯奏和刘呐鸥联手建造,如今已入选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余云摄)

字体大小:

遗落了这些猛将和那一段声色电光,虹口和上海的现代文化历史版图,又怎能说完整?


秋天返回上海,发觉现代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虹口区又有新动作,有关部门将区内与鲁迅关系密切的六处场所:三处鲁迅故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内山书店旧址,以及多伦路文化空间,勾连成一条千米的“鲁迅小道”。


1927年10月3日,鲁迅携许广平由广州抵沪,8日即住进景云里。东横浜路上的景云里原是一条平常石库门里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有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柔石等一大批文化人比邻而居,从事文学创作,编辑杂志刊物。方寸之地,鲁迅挥洒出大量杂文,茅盾以《蚀》三部曲蜚声文坛,叶圣陶扛鼎之作《倪焕之》,柔石感人无数的《二月》也在此问世。景云里不仅成为文化名人大本营,更是进步文化策源地。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