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文学塔尖的四个指标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闻说许鞍华在拍《第一炉香》。但疫情如斯,猜想耽搁了一阵子,唯望已经复工,尽快在张爱玲百岁冥诞之年拍出张腔张调,如果能够赶于年底上映,更是值得有请小凤姐的大喜讯。


许多人说《第一炉香》的开篇最能呈现殖民时代的“东方主义”。那座半山豪宅,中西合璧,花园“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园子里也有一排修剪得齐齐整整的长青树,疏疏落落两个花床,种着纤丽的英国玫瑰,都是布置谨严,一丝不乱,像漆盘上淡淡的工笔彩绘……炉台上陈列着翡翠鼻烟壶与象牙观音像,沙发前围着斑竹小屏风,可是这一点东方色彩的存在,显然是看在外国朋友们的面上。英国人老远来看看中国,不能不给点中国给他们瞧瞧。但是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


但以场景论场景,最撼动我的其实是小说末段,写湾仔,该是卢押道附近的酒吧区,那年代的,男女主角走着走着,“这儿什么都有,可是最主要的还是卖的是人。在那惨烈的汽车灯下,站着成群的女孩子,因为那过分夸张的光与影,一个个都有着浅蓝的鼻子,绿色的面颊,腮上大片的胭脂,变成了紫色……后面拥来一大帮水兵,都喝醉了,四面八方的乱花炮。瞥见了薇龙,不约而同的把她做了目的物,那花炮像流星赶月似的飞过来”。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