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琬仪: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澳大利亚上周开始局部放宽防疫封锁措施。图为悉尼著名的邦迪海滩(Bondi Beach)重新开放,吸引许多游人前往冲浪、游泳、散步。(路透社)
澳大利亚上周开始局部放宽防疫封锁措施。图为悉尼著名的邦迪海滩(Bondi Beach)重新开放,吸引许多游人前往冲浪、游泳、散步。(路透社)

字体大小:

我每天都在写post COVID-19要做的事项清单,期待疫情过后一一实现。愿望清单多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我不须要回到过去,更不用过去种种来定义明天的可能性。

很多人刚开始时以为冠病疫情只是让全世界按下暂停键,时间一天天地流逝,渐渐地才意识到这场世纪病毒大流行不是文明的中场休息,而是重新启动。原有的游戏规则与生产结构将重新洗牌。

3月初意大利开始封关,要求居民留在家中,并逐步扩大防疫范围。欧洲各国紧接着和外地断绝往来。本来计划这几年抓住青春的尾巴,尽情地游山玩水的我已隐隐感觉到,这场疫情不是一阵风,经济受创的数据未必人人有感,倒是21世纪人际关系将因隔空联系成为常态,本来就很好的会更亲密,因为更加珍惜相聚时间;原来冷漠疏离的距离会更遥远,“我死我的事”。工作形态将跟着改变,必需与不必需重新定义,办公室、学校、超市、健生房,甚至医疗机构,各种各类的实体存在下来会投入更多资源,建设网上平台。

举身边的例子,一些同事开始对居家办公有保留,害怕网络不稳定,担心VPN也感染病毒,结果是少了上下班通勤时间,多了运动、烹饪,以及和家人互动的优质时间,疫情结束后,你说他们会不会想回到冷气冷得像接近南极,室内空气不流通的开放式办公室呢?

居家防疫期间,社交媒体上一幅幅居家美食图,见证人人都可能成为厨神的都市佳话。还有人翻出老照片,呼朋唤友玩照片接龙,追忆似水年华。缅怀逝去的青春,复制回忆中的美味可以解忧,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每天温故知新,时间长了也会有审美疲劳的。

另一些人决意活在当下——在阻断措施期间,仍想念美味佳肴,喝泡泡茶,重金订餐,累坏了送餐人,浪费了美食温度。更有人把每隔几天上巴刹逛超市当作小旅行,这包括本来就喜欢买菜买杂货的我。还有长者因为执意要在熟食中心吃一碗粿汁赔上300元罚金。网络世界对这些不配合居家防疫的固执老人家诸多恶评。只有少数人表达关心,相信事出有因,可能是患病,可能是心理压力,可能是忍了很久终于发作……

过去三四十年文明最大的演变是地球变平,物品和人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密度流通与往来;21世纪通讯科技发展让时间都不知道用在哪里的人们多了选择——人可以自由移动,货品照样通关运送,服务24小时不打烊。现在各国封关锁国让人面对的是,人得留守屋里,货品则可能因为物流链供应中断而无法及时送达。怎么把维生物资,必要服务留在身边成为生存的考量。公司企业要重新规划生产资源和人力分配。个人要掌握基本生存技能——煮饭烧菜不在话下,还要做点庄稼活,种菜孵豆芽,学做泡泡茶;还要熟悉居住的邻里区有哪些优质小贩,走路可到达哪几家超市,各家商号货源有何异同。

这段稀有的居家时间,行动不自由,但思考和情感还是自由的。无论是回头看,顾好眼前,还是向前看,其实都照射出个人的素养和品德。摆正心态,才是抗疫的优雅姿态。

现代写作人应该都有过写好一大段文字,结果因为电脑当机,来不及存档得重新写过的惨痛经验。与其浪费时间懊恼,又或者苦恼怎么都记不起来的句子,跟自己过不去,还不如收拾心情埋头重写。重写不代表一定比之前写得更好,但另寻文字风景,可能有意外惊喜。

就当这一年是忘了备份的稿子,不如我们重新开始。我每天都在写post COVID-19要做的事项清单,期待疫情过后一一实现。愿望清单多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我不须要回到过去,更不用过去种种来定义明天的可能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