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重读的苍凉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本土确诊复现,才刚宽松的隔离政策可能又要收紧。唯有阿Q地想,这也好,安心在家继续完成重温经典的阅读计划,至少撑到6月底,一旦“出关”,恢复忙碌,下回有此机遇不知道又是何时。且把这段日子视为“时间皱折”,是时间与时间之间的难得裂缝,我在缝里,躺于沙发上,翘起二郎腿,重返文青时代的悠闲姿势,再度跟读过的好书交朋友。


然而,时间毕竟过了便是过了,或者说,心态终究变了便是变了,重读经典是既有所得亦有所失。阿根廷作家波赫士在《诗人的信条》里说过,许多书得年轻时读,“因为如果你已经到了发苍苍而视茫茫的年纪才来读这些书,这些书可能就不那么有趣。我这么说可能有点冒犯,如果我们想要享受波特莱尔或者艾伦坡,我们就一定要年轻才可能得到,上了年纪便就很难了。到了那时候,我们就要忍受很多事情,那时候我们就会有历史背景等等诸多考虑。”


波赫士说的“历史背景”主要指时代精神和史实材料的验证,有负面的批评。我倒想用简单的“纯粹”二字。年轻时的阅读,因为眼睛浅,头脑新,经验薄,读小说也好读诗也罢,比较能够获得纯粹的感动。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不会去问那么多的缘故或因由;一旦问了,便觉得跟自己经历或观察过的世情有了距离,也就是,“不真”了。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