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思良:拾荒者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拾荒者”,是比较正规的称呼吧,不雅听的,叫“捡破烂的”,或“捡垃圾的”。


以前我小时候在上海生活,住弄堂房子。那里每个弄堂口通常都设一个公共垃圾箱,供每家每户倾倒各种日常垃圾。那时没有使用塑料袋,垃圾箱堆满“散装”的潮湿变质脏污之物,整日价臭气熏天,夏日里更是无法无天。话说每天我进出弄堂,总会多次遇到“捡垃圾的”,男女老幼都有,身上背个大容量深口袋,手拿一把长铁钳,也不戴口罩,一进弄堂,就不管不顾地往垃圾箱前一站,伸出铁钳熟练地翻扒挑拣,纸张布条、破铜烂铁,还有玻璃瓶搪瓷杯等,通通被快速钳出来,扔进背袋,等到袋子装满,就去废品回收站卖掉收获,然后再接再厉。我妈妈早年担任里弄干部,据她了解,这些在大城市四处跑动“捡垃圾的”,一天劳作所得,足可供养家糊口呢。


想起这往事,是因为近年来在本地,不管我们居住的边缘市镇,还是女儿居住的相对靠近市区中心的市镇,遇见“拾荒者”的次数和人数与日俱增。场景之一,多为中年妇女,骑辆脚踏车,车上放三两个筐子袋子之类的,在组屋楼下到处转悠,特别留意探视大型环保循环垃圾箱的内容,或是检验别人丢弃在楼底的家具电器,很多东西在“拾荒者”眼里都可变废为宝,装入筐袋运走,往往满载而归;之二是,十分的力气活,反倒老头老太居多,身穿短裤薄衫,弯腰拱肩汗流浃背地推着一架几尺见方的木板车,车上装满叠得高高的旧硬纸板等杂项,顺着车水马龙的街道边沿慢吞吞走去。这风景看得人内心负重操劳,也挺为老人家的交通安全担忧。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