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树森:忘记背后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近日一句香港电影已死,文化影视圈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代电影人唇枪舌剑,旁观者击鼓呐喊,十分热闹。爱之深责之切,前辈一锤定音断言香港电影已死,恐怕是缅怀香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最风光的时候,忘不了那段美好回忆,那些年,本土电影不单在香港闯出一条康庄大道,同时也在东南亚以至全世界的电影市场发光发热,尢其海外华人聚居地,受欢迎受推崇的程度,一时无两,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美誉。可惜好景不常,从年产300多部电影萎缩至今天年产30多部水准参差,发埠欠佳的纯港产片,对曾在港片风光期体验过那些荣耀的前辈,香港电影的确有已死的感触和失落。


新一代电影人可能没有背负逝去光环的包袱,也不会接受电影会死的逻辑,认为任何地方只要有一部本土电影在拍,当地电影还可以坚持下去,不应言休,香港电影必须战到只有一兵一卒,坚持坚守信念,留到最后离场,况且世事难料,扭转乾坤的情节,不会只是电影中才会发生,在现实中总有奇迹出现,奖赏鼓励有心人。电影《少年的你》是活例。


回顾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电影市场,手执牛耳的好莱钨制作,凭借高超国际性的故事技巧和贴地宣发手段,在自由市场底下,通行无阻,甚受不同文化观众欢迎,当时香港主流商业电影遇上的对手除了美国电影,东南亚地区只有日本是竞争对手,港产功夫片警匪片和笑片都能顺利卖埠,当年片商拿着成龙、周星驰等红星的协议,未开拍已经在不同地方收到片花订金,足够支付制作费,电影公司几乎不用掏腰包拍片,利润之高可以想象得到。新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滥拍情况导致质素下降,更致命的是邻近地区已经洞悉到拥有自家电影,在政商方面的重要性,纷纷以国策主导发展电影创意工业,其中以韩国异军突起,成为地区上最强的对手,香港未能及时跟进,迎战涌现的竞争者,一瞬间已经被抛离,往日风光不复返。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