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卿:喊“火烧了!”的岁月

字体大小:

为了回老家看看,周末晨早参加一个徒步探索团,从克拉码头启程,途经合乐路,直达中峇鲁。

合乐路老家旁的大伯公庙、汽油站还在,当然老家是不在了。但我还记得,那是一幢下雨时滴滴答答,屋顶破漏,大家忙着拿水桶盛水的锌板屋。路对面的天公坛,我曾依着潮州礼俗“出花园”的老庙。

“火烧了!”当时不时都有人大喊,所以重要文档都早己放在沙笼布裹成的包袱里,一有风吹草动,大姐背起包袱,就拉着弟妹们一起跑。

1961年对面街河水山大火近在咫尺,天公坛旁的屋子全夷为平地。当时六岁的我大概吓呆,竟然没一丝印象,只记得跟随哥哥在废墟中寻找“臭铜臭铁”。

大伯公庙天公坛屹立至今

在那里至少一甲子岁月的大伯公庙和天公坛,神奇的屡次避过火神的洗礼,屹立至今,也让童年有了依据的岁月痕迹。

中峇鲁老区对我不陌生。小时爸妈不让出远门,只许我到不远处的中峇鲁找同学。不减风华的老组屋更添新姿,新上墙的壁画,勾绘出童年的温馨回忆——带给我们无限欢笑的王沙野峰叔叔,便宜美味的印度糕饼,路边档叻沙……

寻找曾留下足迹的璇宫戏院,却不知它已没入哪栋大厦里。最记得儿童节,从母校工商小学出发,老师领着我们这群学生,沿着中峇鲁大路,浩浩荡荡到这家最靠近的戏院看电影。上了中学后,也常和姐姐连杀两场五毛钱的日连场特价电影。

探索路线经柴船头公厕,根据前辈们的记载,这里以前是热闹的讲古说故事天堂,团友说中场暂停时,讲古人会绕场收取五分钱的讲古费,才继续下半场。

小时爸妈偶尔带我们“下坡”买货,应该不可能来这里听讲古吧!但讲古是那年代不可或缺的娱乐,无论老少,“丽的呼声”潮语的黄正经、厦语的王道、粤语的李大傻,小市民必有一好。

高中毕业后申请公务员不成,却给了我一份“劳动力调查”的临时差使。调查名单中几个驳船码头边的住户,白天都不在家,我和同伴只好晚上上门。那是1974年,路口土油灯昏暗的灯光下,围着一群人,聚精会神的听古。感觉那是从小小“丽的呼声”箱子走出来的讲古人,声音抑扬顿挫,划破寂静的夜空,时光刹那间回返60年代。

探索团一路的历史讲述,烙印脑海的记忆,一块块拼凑成一张岁月的百衲被,因为曾经参与,这“被”格外温暖。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