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而美丽 白花的美与香

水梅深得园林与盆景爱好者的喜爱。
水梅深得园林与盆景爱好者的喜爱。

字体大小:

缤纷花木

白花基于外形颜色不出众,敌不过鲜艳的花朵,只好在气味上提升自己,吸引昆虫采蜜散播花粉。因此,白花通常比一般艳丽的花香,香味也传得远。

姹紫嫣红的花固然令人兴奋,但白花也不失其脱俗幽雅之美。五彩缤纷的花通常吸睛力强,引来无数赞美的字句。但自然界就是那么的奥妙,白花基于外形颜色不出众,敌不过鲜艳的花朵,只好在气味上提升自己,吸引昆虫采蜜散播花粉。因此,白花通常比一般艳丽的花香,香味也传得远。

白花中以凌波仙子水仙,洁白如玉的玉兰,人间第一香茉莉为这方面的天之骄子,名气当然不容置疑,它的香气扑鼻而来,如旷谷幽灵,摄人心魂。

本地的白花也不容小觑,这里与读者共飨白色花宴。

水梅

与宗教相关

水梅可说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水梅拉丁学名Wrightia religiosa,Wrightia取自苏格兰医生兼植物学家Dr William Wright的名字,religiosa意指宗教,这一点离不开泰国僧人喜欢在庙外种植的因素,英文普遍名称Water Jasmine,Sacred Buddhist,已指出此花与宗教和香味息息相关。

水梅原产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热带地区,喜暖,偏爱多雨,因此偏冷地区如寒带不多见。它的身影常出现在本地的公园、组屋区,至于花圃,已经到达有花圃必有水梅盆栽的地步。

水梅属常绿矮灌木,高不超过两米,生长方向不规则,整体顶部偏平。叶片青嫩娇薄,叶面光滑透亮,叶形椭圆,边缘呈小波浪,对生,花瓣属纯白色,张开如星形,五小花朵在细长的花柄顶端长出,生长方向偏下垂。荚果约10厘米,呈人字形,成熟期从绿转黑,成熟后裂开,带毛的细小种子随风传播。

20171109_life_flower4_Small.jpg
水梅的荚果成熟后裂开与带毛的细小种子。

水梅四季开花,由于喜暖爱雨的个性,所以多在春至秋季间开花飘香,香气在雨后或清静的夜里更显得浓郁诱人,飘散幽远。

水梅喜爱潮湿多水分的泥土,但泥土须有过滤水性强的性质,这会避免因囤积太多水,造成根部腐烂。虽然它生长不规则,但容易修剪与分枝,支叶又容易生长茂盛,且又长得不高,因此深得园林与盆景爱好者的喜爱。

七里香

香味远播得名

拉丁学名Murraya exotica,英文统称Murraya。Murraya一词源自于18世纪德国—瑞典籍草药医生Johan Andreas Murray而命名。

比起水梅,七里香较常出现在我们的组屋区花园,论身材可以长得挺高,一般可高达10米。光明山普觉寺内寺务所附近,有一棵约五六米高的七里香,经常修剪,细心照顾,寺院飘香。

七里香因其花香浓郁远播而得名,九里香、十里香、千里香、万里香等名称,展现这植物的魅力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七里香原产于亚洲南部,现已分布全亚洲、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岛屿。属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的七里香,分支多且细长,整体呈不规则形,打理方面与水梅相似,容易修剪造型。七里香喜热,耐干,能够适应潮湿的土壤,因此亚洲较热的地区是它最适合生长的地方。叶宽约1.5厘米,长约三厘米,顶端本地有急尖与椭圆两种,但椭圆较少见,叶缘也有两种,齿状与无齿状。

七里香果实小巧可爱,未成熟呈青涩,成熟后鲜红欲滴,犹如小樱桃,因此是园林种植和观赏用途上上之选。值得一提的是,花园公厕外周围种植此花除了有围栏作用外,两种香味互相碰触,七里香不只能抵消异味,真所谓“香得益彰”。

20171109_life_flower1_Small.jpg
雨后的七里香清新典雅。

栀子花

像中国古代的酒杯

拉丁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统称Gardenia。Gardenia一词源自美国籍植物学家Alexander Garden博士,jasminoides意指此花像茉莉。

栀子花原产亚洲地区,足迹现已散布中国大陆南部、韩国、日本、台湾,甚至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此植物属常绿矮灌木,四季常绿,枝繁叶茂,身材不高,最高约两米,叶片翠绿带光泽,纹路明显,长约五厘米,宽约2.5厘米。

“卮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酒杯,栀子花因花朵形状如卮子得名。花朵约宽八厘米,花朵柔软,不耐久,忌阳光暴晒,容易受虫害。果实小巧呈椭圆,从青涩转色到成熟的橙色。花朵、果实、叶片和根部都可入药,也是庭院植物的首屈之选。

栀子花可以临水生长,枝叶横跨水面,波光投影,镜花水月,因此有“水横枝”之美名。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咏栀子花》:“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又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已道尽栀子花之美。

20171109_life_flower2_Small.jpg
栀子花因花形状如卮子(古代一种酒杯)而得名。

缅栀花

俗称鸡蛋花

拉丁学名Plumeria obtusa,英文统称Frangipani。Plumeria一词来自16世纪法籍植物学家Charles Plumier,为他当时记录新大陆的动植物所做出的贡献取名。

缅栀花原产中南美洲地区,如佛罗里达州、墨西哥、巴西等,现已广泛散布东南亚地区。此植物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与深远影响。在印度、泰国、以及峇厘文化等里头已普及化,连爪哇文化里头的Pontianak(意指女鬼)也利用此花香勾人上当。

印尼人特爱缅栀花,几乎每一家人都种一棵缅栀树,尤其是峇厘岛,他们把干缅栀花制成香皂,沐浴露,甚至提炼成香水或香精。它不只是中美洲尼加拉瓜的国花,也是老挝的国树,还有很多其他的荣誉说之不尽。

缅栀树不高,五至十米左右,叶缘呈椭圆,外白内黄,乍看之下像蛋黄,因此也俗称鸡蛋花,但一般人通常指的鸡蛋花是Allamanda,一些文科为避免混淆,另取名钝叶鸡蛋花。

缅栀花属夹竹桃科,单单缅栀花属属下就达300多种,花朵颜色各异,从粉红到深紫,从单色到紫黄橙三色合一,各自挥洒自己的调色板,各自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但唯独白色缅栀花奇香无比,在夜里发出香气,不只扣人心弦也引来“坟墓树”之名,斯里兰卡人称此花araliya,也有此意。

20171109_life_flower3_Small.jpg
白色缅栀花俗称鸡蛋花。

《早报·缤纷》稿约

缤纷人生需要各种彩笔谱写。城市生活、文史探索、行业见闻、职场生涯、饮食文化、语言趋势、个人收藏等文章皆欢迎。来稿字数介于800-2000字,并附jpg格式图片;文末注明个人联系资料,包括中英文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电邮。

来稿请电邮至:zbnow@sph.com.sg(请注明:投稿《早报·缤纷》)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