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前 已活跃于东南亚

1824年2月2日,莱佛士乘坐The Fame离开苏门答腊明古连,准备回返英国时,船只在离岸50英里的海上不幸着火,莱佛士和所有乘客乘小船安然逃生,但他所蒐集的文物、标本和文献却付之一炬。
1824年2月2日,莱佛士乘坐The Fame离开苏门答腊明古连,准备回返英国时,船只在离岸50英里的海上不幸着火,莱佛士和所有乘客乘小船安然逃生,但他所蒐集的文物、标本和文献却付之一炬。

字体大小:

本地人熟悉的莱佛士,是新加坡的开埠者。

其实,莱佛士在登陆新加坡前,已在东南亚活跃十多年。他曾以学者姿态蒐集本区域各种文物,撰写爪哇史,也以殖民者姿态率军攻打爪哇日惹,甚至卷入柔佛—廖内—林加苏丹领地的王位争夺战。

莱佛士在登陆新加坡和把新加坡发展成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港埠之前,已在东南亚活跃十多年。他曾以学者姿态蒐集本区域各种文物、艺术品和自然界标本,撰写和出版爪哇史,还以殖民者姿态率军攻打爪哇,袭击和洗劫日惹王宫,甚至卷入柔佛—廖内—林加苏丹领地的王位争夺战。

这是本地人比较不熟悉的莱佛士。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首次与大英博物馆联手策划的新展览“莱佛士在东南亚:重新审视其学者与政治家角色”(Raffles in Southeast Asia: Revisiting the Scholar and Statesman),将让大家进一步认识这位与新加坡开埠史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展览从明天(2月1日)起,在亚洲文明博物馆展出,一直展到4月28日。同一展览将在今年下半年移到大英博物馆展出。

重新诠释莱佛士历史定位

3101_now_2_Medium.jpg
这幅绘于1817年的莱佛士肖像,是他完成爪哇副总督任期回返英国时绘制的。画左侧有尊小菩萨石雕,是他从印尼带回英国的,不过画里的石雕像手势和莲花座都不正确。

这个配合新加坡开埠200年而策划的展览,将借助各种文物,包括莱佛士生前亲自收藏或不收藏的各种历史文物,让访客深入了解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前在本区域的各种活动,以不同视角剖析他扮演的政治角色,重新诠释他的历史定位。

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陈威仁说,新特展有两个目标;首先是更全面和客观地展现莱佛士的人物形象,其次是借助莱佛士在东南亚的经验,展示爪哇和马来地区的丰沛文化遗产与艺术。

大英博物馆主席李察·兰伯特爵士(Sir Richard Lambert)说:“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故事。亚洲文明博物馆的这一展览,将显示文物如何对东南亚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开启和揭示新的历史论述……我们将对爪哇和马来世界的复杂历史产生新的认知,访客也可以对复杂的历史人物做出自己的裁断。”

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主任白珍(Jane Portal)则指出,这项新展览探讨和挑战欧洲人对19世纪东南亚所持的固有看法与诠释,也让大家反思过去200年发生在新加坡的巨大政治、文化与经济变革。

3101_now_3_Medium.jpg
莱佛士收集的面具,大多数不曾使用过,有些是他委托工匠雕刻的,有些则是他收到的礼物。

展出的240多件文物来自世界各地的14个著名组织机构和私人收藏家。策展者可说费尽心思,把散落世界各地的文物再一次汇聚在一起。不过,由于莱佛士的绝大多数收藏品在大英博物馆手中,因此,这次展品中有158件来自大英博物馆。

据了解,大英博物馆的莱佛士收藏品包括137副爪哇面具,超过450个印度尼西亚皮影人物,5件石雕,超过120件金属雕塑和超过360幅绘图。

受雇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莱佛士(1781-1826),是从1805年至1824年活跃于东南亚,主要在槟城、爪哇、苏门答腊明古连、马六甲和新加坡,前后19年。

攻爪哇洗劫日惹王宫

莱佛士1819年登陆新加坡,标识着现代新加坡的开始。本地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一直把莱佛士视为新加坡的开埠者。但是,爪哇人记得的却是,莱佛士于1811年率领一支英国部队攻打爪哇,并在1812年6月21日袭击日惹的苏丹王宫(Yogjakarta Kraton)。那次袭击不仅严重损毁历史悠久的日惹王宫,羞辱当时的王室,还把王宫洗劫一空,包括宫廷里的重要历史文献。大家能在特展中看到莱佛士当年所取走的一些重要宫廷文献。

在袭击和洗劫日惹宫廷时,莱佛士得到苏丹哈萌库布哇纳二世(Hamengkubuwana)的弟弟纳塔库苏玛(Pangeran Natakusuma)的内应与相助。莱佛士后来册立纳塔库苏玛为新的帕古拉曼王廷(Puro Pakualaman)的首任统治者,成为帕古阿蓝一世(Paku Alam)。

时至今日,每逢有新的帕古阿蓝登基,他都会乘坐莱佛士1812年赠送的马车出巡。日惹的苏丹王族今天还掌握日惹的政权,日惹苏丹一般出任日惹市长,帕古阿蓝则出任副市长。

莱佛士帮助英国拿下爪哇岛的控制权后,曾受委为爪哇副总督(Lieutenant-Governor),直到1816年回返英国。爪哇归还给荷兰后,莱佛士有新任命——出任苏门答腊岛南岸的英属殖民地明古连的副总督(1818-1824)。

莱佛士所收藏的众多爪哇文物与艺术品,都是他在爪哇和明古连当副总督时,借助这一身份和在当地工作生活之便蒐集而来的。

3101_now_4_Medium.jpg
莱佛士收集的皮影人物,是用来讲述皮影戏的故事,但莱佛士并不清楚这些皮影人物和背后的故事,只是把它当成与印尼历史有关的文物来收藏。

大家可以在展览中看到,莱佛士收藏的传统爪哇面具,来自爪哇中部和东部的皮影人物,甘美兰乐器,佛教或印度教铜像和极少数石雕,爪哇匕首,作为样本用的峇迪布料等。

策展者发现,莱佛士几乎不收藏与回教有关的文物,也不收藏在爪哇文化中占重要位置的金饰与金器。

卷入柔佛—廖内—林加 王位之争

展览中与新加坡历史息息相关的部分,是莱佛士卷入柔佛—廖内—林加(Johor-Riau-Lingga)苏丹领地的王位争夺战。

莱佛士离开爪哇后,一直想物色地点作为东印度公司的新商贸据点,当时的新加坡属于柔佛—廖内—林加苏丹领地的一部分。

莱佛士曾写信给当时的苏丹争取他的支持,没想到苏丹复信后不久,便在没有册立继承人的情况下逝世,结果爆发一场王位争夺战。莱佛士支持其中一名王子胡先沙(Hussein Shah),印尼的荷兰殖民者却力挺胡先沙的同父异母兄弟阿都拉曼继任王位。

这场宫廷纷争最后以1824年的伦敦协议终结,柔佛—廖内—林加苏丹领地被瓜分成两部分,柔佛和新加坡归到英国人统治,廖内—林加则由荷兰管治。

3101_now_7_Medium.jpg
这把金扇和金匕首是柔佛—廖内—林加苏丹领地的重要王家信物,曾经是英国和荷兰殖民者争夺的对象。

大家能在展览上看到柔佛—廖内—林加苏丹领地的几件重要王家信物,包括一把金扇、一把金匕首、一个金痰盂和一个金盒子。

爆发王位争夺战时,支持胡先沙的英国人曾试图向苏丹的遗孀哈密达王后(Engku Puteri Raja Hamidah)买下这批信物,好让胡先沙名正言顺的继位,却遭拒绝。

力挺阿都拉曼的荷兰殖民者不像英国人这样客气,他们在1822年硬生生的从王后手中夺走这批信物,好让阿都拉曼正式出任苏丹之位。

3101_now_6_Medium.jpg
廖内—林加最后一位苏丹阿都拉曼二世,因拒绝签署一份褫夺王室权力的协议书,王宫遭荷兰人袭击,他和王室成员最后流亡新加坡。

不过到了1911年,廖内—林加最后一位苏丹阿都拉曼二世因为拒绝签署一份褫夺王室实权的协议书,王宫遭荷兰人袭击,这批王室信物也被荷兰人没收,阿都拉曼二世和其他王族成员从此流亡新加坡,这名末代苏丹1930年在新加坡逝世。

返英时船只着火沉没

莱佛士趁自己在爪哇和苏门答腊当副总督时,收集各种历史文物、资料和报告,并以此为素材,撰写出版于1817年的《爪哇历史》(The History of Java)。

他在书中所持的观点是爪哇人相对文明,因此“有潜质”可从殖民者的统治中受益。当时的欧洲人认为,自己的文明比其他社会优越先进,但较落后的文明是可以向比自己先进的文明看齐学习。

1824年2月2日,莱佛士乘坐东印度公司租用的船只The Fame离开明古连准备回返英国时,船只不幸着火沉没。

虽然莱佛士和船上的人及时逃离着火的船只,但他1818年重返东南亚后所蒐集的各种文物、标本和历史文献等,都在火患中付之一炬,剥夺后人认识那段历史的机会,着实可惜。

莱佛士在东南亚

地点:亚洲文明博物馆

日期:2月1日至4月28日

票价: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12元(学生与乐龄者免费),外国人20元(学生与乐龄者15元)

网站:www.acm.org.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