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义工 书本以外的收获

我国公共图书馆义工有2万6000人。(龙国雄摄)
我国公共图书馆义工有2万6000人。(龙国雄摄)

字体大小: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在2006年推出“图书馆之友”图书馆义工项目,从早期的270名义工,发展到今天的2万6000人,其中活跃人数多达5000人,共同投入义工服务时间逾10万个小时。

你最近一次上图书馆是几时?使用图书馆的哪些服务?

借书?看展览?听讲座?查资料?带孩子去听大哥哥大姐姐讲故事?参加DIY工作坊?

我国全岛26家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随着都市发展日趋多元化。即使现代生活忙碌,通讯科技发达促使人们减少阅读书籍的时间,但是图书馆数十年来依然是人气聚集的地方。作为一个传播知识,鼓励人们阅读的公共空间,图书馆魅力历久不衰,还有哪些因素?

记者走访我国唯一由义工负责日常运作的公共图书馆——唐城图书馆,向本地及来自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义工了解,他们爱上图书馆的原因。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到图书馆当义工,能促进对他人的历史文化的了解;看到我国多元种族社会的缩影;学会与陌生人沟通并借此融入社群。

张凯捷(15岁,澳洲人) 有机会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来自澳大利亚的张凯捷13岁开始在唐城图书馆当义工,除了能够就近接触他喜欢的图书,也加强了他的华语会话能力。(龙国雄摄)

张凯捷长得高,说话声音沉稳。笑起来稚气未脱,常被人误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但只要他开口讲话就听得出浓浓的外国口音。

他说:“在图书馆,有时公众用华语向我询问事情。一听到我的华语,他们就马上露出‘原来你是外国人’的表情。加入图书馆(当义工),我的华语进步了不少,应对能力也加强了。刚开始的时候,对方讲得太快,我不知道他是问藏书目录,还是要上洗手间。”

张凯捷的父亲是澳大利亚墨尔本人,母亲则是上海人。他能说流利英语和上海话,就是华语有待加强。13岁时,母亲让他加入唐城图书馆义工团队,希望图书馆环境能加强他的会话能力。

唐城图书馆2013年开始营运,是继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乌节图书馆之后,第三家主题式公共图书馆。占地1000平方公尺,藏书4万4000册,以华族文化为重点,华文文化图书收藏特别丰富,但也有英文、马来文和淡米尔文藏书。

义工负责日常运作

唐城图书馆也是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NLB)属下第一家完全由民间资助的图书馆。唐城坊业主CP1私人有限公司和观音堂佛祖庙(四马路观音堂)一起承担图书馆的设立和运作经费。

走进唐城图书馆,访客马上会发现它和其他公共图书馆有点不一样。入口处没有设置询问柜台,张贴的海报向访客介绍这里的日常运作主要由义工效劳。开馆以来,义工人数稳健增加,从40人增加到现在的80人。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在2006年推出“图书馆之友”图书馆义工项目,从早期的270名义工发展到今天的2万6000人,其中活跃的人数多达5000人,共同投入义工服务时间逾10万个小时。加入图书馆成为义工,并没有年龄限制,13岁以下的小朋友可以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伴下参与义工活动,一旦满13岁就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唐城图书馆义工的工作包括将还书分类,排上所属书架,同时也协助处理有关图书馆资料或服务的询问。

张凯捷在国际学校上学,目前应付八个科目,已让他感受到课业压力。“每个科目的老师都觉得自己给的功课很少,但是每科加起来就不少了。”他说出了莘莘学子的心声。

张凯捷还参加排球训练,每天抽时间练习小提琴。当初加入图书馆当义工,可以满足50个小时社区服务的课业要求。不过,即使拿到了学分,他还是坚持每个周末到唐城图书馆帮忙两三个小时。

整理图书的工作可以十分单调乏味,但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则是接触各类图书的机会。

张凯捷说:“排书一点都不简单。要按照英文字母,还要看清楚小数点,不能排错。我开始时会抱怨‘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个(排书)’啊?”

如果不是在图书馆排书,他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的机会就更少了。图书馆的藏书满足他对母亲家乡上海地方历史的好奇心,也增进他对新加坡建国史的认识。

张凯捷展示他喜欢的书本。(龙国雄摄)

张凯捷说,澳大利亚的公共图书馆每年要缴付会员费,但在新加坡,新加坡人办卡和借书是免费的,永久居民除了缴付办理借书卡的手续费,借书也是免费的。

“当我妹妹知道可以免费借书,有多开心啊!”他说。

谷马(38岁,印度人) 与陌生人交流更坦然

加入图书馆义工的大家庭,性格内向的谷马学会与陌生人交流互动。(龙国雄摄)

谈到图书馆义工的“治疗”力量,谷马这几年的改变有目共睹。

谷马(Dhara Venkata Arogya Kumar)原本性格内向,不擅长与陌生人交流。他的母亲鼓励他到图书馆做义工,希望喜欢阅读的他能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他在2013年加入唐城图书馆之前已在马林百列图书馆帮忙文书工作。加入唐城图书馆大家庭后,他参与协助公众询问的工作,接触不同社会人士的机会更多。

现在谷马面对陌生人,能够正面地面对对方,不回避眼神交流。他受访时,一直笑容满面。

“在图书馆可以体验到新加坡引以为豪的种族和谐。图书馆义工和工作人员待人和善,会照顾彼此的感受。遇到你所不知道的事物,对方不会令你为难。”他说。

谷马的阅读兴趣主要在哲学方面,推崇的哲学家包括印度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他到新加坡居住之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华族文化。谈到中国,他的联想是徐克的电影《黄飞鸿》。

他说,华族文化和印度文化有许多可以参照的地方,像太极拳和瑜伽就有异曲同工之处。他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深感兴趣。

“我对中华文化的知识主要是从书本上接触到的。有机会我希望到‘东方威尼斯’苏州旅行。据说那里的生活节奏悠闲缓慢。”

仓桥智子(39岁,日本人)吸收新知识也看到社会活力

仓桥智子目前在日本人学校担任图书馆馆员,把之前在公共图书馆当义工的经验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龙国雄摄)

我国公共图书馆征求义工采取开放且具弹性的方式——即不限制参加时数,也可配合义工正职的时间。因此,图书馆才能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来效力。

来自日本,在美国修读图书馆学的仓桥智子是唐城图书馆招募的第一批义工。三年前她随新加坡籍丈夫前来定居。她和国家图书馆结缘是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IFLA)在新加坡举行,她担任国际图书馆的日英翻译员开始。

去年她获得我国的永久居留权,并加入日本人学校担任图书馆馆员。现在她只能在学校放假时到唐城图书馆当义工。此外,图书馆也借助她的语言特长,在接待日本访客时,邀请她担任翻译。

仓桥智子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须要培训60多名图书馆义工。她笑称,可以把在唐城图书馆所学的学以致用。

仓桥智子说话轻声细语,气质文静。接受采访时,她端正地坐着,腰板挺得很直,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

获取新知识的途径

她说,自己并不是特别喜欢看书,而是喜欢吸取新知识,书本是获取不同知识的途径之一。她喜欢图书馆,更多原因在于它是人们获取知识,学习新东西的场所。

仓桥智子曾在日本神奈川一所大学担任图书馆馆员。比较新加坡和日本的经验,她说,在新加坡的图书馆,经常遇到公众向馆员询问,日本人比较害羞,一般不会轻易开口询问。

我国公共图书馆借书服务采取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科技,使用更多先进科技设备是她对我国图书馆的第一个印象。图书馆主办的活动种类丰富,也让她看到社会的活力。

仓桥智子不仅把在新加坡的日本朋友招募为图书馆义工,就连好朋友从日本来新加坡探望她,也被请到唐城图书馆当几个小时的义工。

唐城图书馆藏书以华文为主,30%英文,约5%是马来文和淡米尔文,非华文类的图书主要是华文经典译本。在这里借书看书的公众,就像我国多元种族社会的缩影。由于坐落在牛车水,也常见外国游客到此一游。

唐城图书馆藏书以华文为主,30%英文,约5%是马来文和淡米尔文,非华文类的图书主要是华文经典译本。(龙国雄摄)

仓桥智子说:“我的朋友觉得是很好的体验(在图书馆帮忙排书),可以从不同的面向认识多元种族社会文化。”

欧淑音(62岁,本地人) 静静排书是修行

欧淑音喜欢在图书馆排书,享受被好书包围的感觉。(龙国雄摄)

图书馆义工团队有不少是喜欢阅读的退休人士。他们参与社区服务,回馈社会,同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过,欧淑音爱上图书馆还有另一个比较特别的原因。对于潜心修心养性的她来说,图书馆也是修行的场所。

欧淑音是华校生,曾担任过出版社的打字员。独生女出世后她就留在家中相夫育女,一直到女儿独立后,她的生活重心转为培养兴趣,陶冶性情。

她说,从前经常带孩子上女皇镇、红山公共图书馆,借书、听故事,对图书馆并不陌生。她原本以为当义工需要是英校毕业生,后来妹妹向她解释图书馆招募义工中英文教育皆可,她马上申请。姐妹俩有时也会结伴到图书馆做义工。

热爱华族文化的欧淑音非常喜欢唐城图书馆的选书,特别是佛学和烹饪书籍。她说一踏进图书馆,就感觉身心舒坦。“静静地排书,便有那种(在修行)感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