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双城记:台南金门游

金门民俗文化村。(《天下杂志》提供)
金门民俗文化村。(《天下杂志》提供)

字体大小:

谁说400年的台湾,不足谈历史?

在台南,见证全球化滥觞,奠定台湾走向世界的基础;而作为滩头堡的金门,则是现在能呼吸自由空气的关键。走在双城巷弄里,仿佛啜饮了台湾史的浓缩,过去与未来,立即在眼前。

有些人说,台湾没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中国大陆与印度文化都超过5000年,欧洲更有3万多年;只有400年的台湾,不足谈历史。

会这样想的人,可能没用心造访过台南与金门。

台南见证了荷兰、郑成功、满清、日本等不同统治者,安平是台湾最早港口,1865年就开港,更是德记洋行等贸易商在台湾首个落脚之处。

今天每个人挂在嘴边的“全球化”,400年前就在台南萌芽。台南,奠定台湾走向世界的基础。

台南绿色隧道。(《天下杂志》提供)
台南绿色隧道。(《天下杂志》提供)

至于离岛金门,则因地理位置特殊,随处可见的“同岛一命”精神标语,时时提醒着我们,台湾过去70年能呼吸自由的空气,维持民主生活方式,金门是关键原因。

要了解台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不能不到台南与金门。

台南巷弄说故事

古都台南,数百年来见证过无数统治者。从17世纪的荷兰与东印度公司、明朝郑成功时期、清朝时期,到20世纪开始的日治时期,以及二战后的国民政府时期。

台南历史,就是一部具体而微的台湾史。所有曾在台湾驻足过的文化,都在台南留下痕迹。不只在赤嵌楼、安平古堡等著名景点,更在小巷弄里,尤其是老建筑齐聚的中西区。

周六下午,参加台南观光局的两小时“老屋·老店·老生活”免费导览,跟着在地资深导游,从永福路二段的全美戏院出发。

看到全美戏院著名的手绘电影看板,来自北海道的细谷悠生非常兴奋,因为这让她想起小时的回忆。

“到现在,那天还历历在目,我念小学的时候,跟父母走在札幌街上,看到电影院把手绘电影看板拿下来换成印刷海报,”现居台北、担任日本旅游杂志编辑的细谷悠生回想。

“原来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她的父母感伤地说。从此札幌的手绘看板正式走入历史。“看到全美戏院,就想到当时,”说完,她兴奋地买了几张手绘海报明信片。

从创作到建筑,看庶民文化

从永福路拐进佛祖庙巷,一面天蓝色砖墙迎接游人。

这是人称“老得”的80岁木雕师傅张圣矕(mǎn)的家。

门上挂着“北巷雕手、无师自通”手绘招牌,他总是搬张矮凳坐在门口,讲解墙上壁画内容:“这条巷子有300多年历史……这是我小时候才有的木马、小吃摊,现在都没有啰,”他眯起眼睛说。

说是雕手,因为他以黑檀木和不锈钢打造三公分长的菜刀、锅铲,也创作壁画,这是他记录庶民生活的方式。

在西门路与民权路交叉口,可见几个骑楼立面长得相似,这是金同成商店旧址。

台南商人邱天赐于1933年建的20栋连栋街屋,位于“本町”(意指本岛人的商店街),有与2014年重新开幕的林百货和末广町街屋分庭抗礼的意味。

二战期间,金同成商店遭美军轰炸,邱家花了十多年不断重建,有许多立面已不复当年模样,这儿也是津津芦笋汁与度小月担仔面发迹之地。

在台南随处可见日本统治遗迹,对细谷悠生来说,是引发思考的旅程,因为她读历史,知道日本意图将台湾打造为模范殖民地的过往。

但在台湾各地,有许多并非来自日本,却刻意模仿日本风格或取日语名的店家,让她困惑。她感觉,这些店选择日本风格,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风格。

“很多地方吸引我,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特色,”她说,有个京都的日本朋友,一年会来两次台湾,很喜欢在地文化。但她近年发现,台湾的店跟日本的愈来愈像,“她说,台湾能吸引日本人的地方愈来愈少了。”

台南神农街。(《天下杂志》提供)
台南神农街。(《天下杂志》提供)

失传手艺,惊艳海外旅客

细谷悠生认为,具有台湾特色、其他地方没有的店,更值得光顾。这往往是从本地历史文化萌芽出来的。

从西门路二段拐进被称为“抽签巷”的新美街,就有这样的店。包括已到第五代经营的金德春老茶庄,大茶瓮从1868年沿用至今。

买了茶叶,还可到对面的隆兴亚铅店买罐子,老板蔡东宪夫妇手工打造亚铅茶叶罐,失传的手艺让香港客人惊艳,一次就订几百个。

新美街旧称“米街”,昔日有许多碾米厂。一度沉寂,但这几年在地店家却如雨后春笋冒出。

街角的凤冰果铺,外观看似文青咖啡馆,走近看菜单,却发现没有咖啡也没有茶,卖的是新鲜水果刨冰与综合果汁。门口写着“我家卖水果”,让人不会搞错。

“听爸妈说,他们年轻时都在冰果室约会,”店东陈宏斌说,“为什么水果店非得在又热又脏的街角,顾客只能坐塑胶板凳、用塑胶刀叉?我认为冰果室也可以很时尚,”他说。

他运用之前在云林、台东工作的人脉,周周叫来新鲜水果。爱妻凤姐打点客人,自己则忙着组织米街人文协会,当总编发行《磅米芳》杂志,今年还要办中秋市集、音乐季,把人潮带回来。

晚上,我们亲身体验了宗教信仰在台南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在民权路和公园路口大马路上,来车停在远处,几名披着毛巾的壮丁,满头大汗地扛着一个小木头轿子,在路上绕圈圈,寻找着什么。

“邢府王爷夜巡,出来抓坏东西,”一名年轻男子看我们好奇,好心解释,还顺便低声说一句,“等等不要讲话,也不要叫别人的名字,”他竖起食指放在嘴唇前面,示意不要作声。同行有五六个民众跟着轿子默默走。

这样魔幻的场景,以及信仰实践与生活亲近的程度,只在台南才看得到,是台北、甚至是其他国家都难有的体验。

阵头文化,最浓的人情

第二天早上,我们以大勇街的无名咸粥与煮到软透的南部土豆素粽加酱油膏,开始一天行程。在地熟客多点虱目鱼肚汤加白饭,很多人甚至一坐下,食物就端到面前,与老板的默契十足。

为了追寻妈祖信仰的起点,我们到了安南区的鹿耳门天后宫。

其历史可追溯至1661年郑成功自北汕尾登陆,相传郑氏祝祷妈祖,成功让海水涨潮,才顺利登陆击退荷兰人,于是在此地兴建妈祖庙,供奉随舰来台的妈祖神像。

我们到的这天,刚好是妈祖诞辰前的周末,从高雄、台南到嘉义的宫庙,都派阵头来此进香。在这可看到华丽的阵头文化。

有趣的是,距离这座天后宫约10分钟车程外,还有座正统鹿耳门圣母庙。就如同台湾许多地方有“正宗老店”的争议,这两座妈祖庙都声称供奉的是郑成功的妈祖。其实只要心诚则灵,哪个才是正统,好像没那么重要。

下午,我们在昔日荷兰人称为热兰遮城(Zeelandia)的安平古堡看了展览,细谷悠生才知道原来在1626年,台南就已是重要贸易港。日本商人滨田弥兵卫,还曾为了关税争议,绑架荷兰东印度公司长官纳茨,至日本监禁4年。

这些都是台湾重要的历史事件,但似乎被许多人遗忘在角落。细谷悠生有感而发说,“台湾人应该更公平地了解台湾和日本的历史。不理性地喜欢或讨厌某些国家,不是健康的态度。”

近距离体会台南的建筑、历史与人心,了解台南过去所经历的种种,让我们不论走大街或小巷,都能从细节看出城市的故事与性格。

20180722_lifestyle_travel04_Large.jpg

①叶石涛文学纪念馆:以台南为创作蓝本的文学家。

②蜗牛巷:由居民自发组成的街区,以“日常设计”展现台南历史风情。

③壁画彩绘巷:留学西班牙的艺术家,画老台南的生活场景。

④无名咸粥:没招牌的小店,新鲜虱目鱼柳、蚵仔搭蒜酥和芹菜末,平凡实在的美味。

⑤石精臼牛肉汤:40年老店,手工切成薄片牛肉涮入热汤,世代相传的美味。

⑥凤冰果铺:卖果汁,也办市集、音乐祭。

金门冷战生活的橱窗

与台南慵懒步调不同,一到金门,战地气氛就扑面而来。飞机降落金门尚义机场,停机坪上有军机,候机室里有穿迷彩服的阿兵哥。

从1956年起的36年,金门背负着战地政务,宵禁、灯火管制是家常便饭,更别提自由往返厦门。曾经,金门是个除了阿兵哥之外,没人想去的地方。

如今,金门的战地政务已在1992年解除,金厦小三通搭船只要半小时。1995年成立的金门国家公园,除了坑道、战场与军中乐园等战地遗迹之外,还有闽式老建筑改建的民宿。

去年7月偕妻子至金门旅行三天的法国在台协会主任纪博伟(Benoit Guidee)认为,金门是独一无二的。

沙滩美景,衬托着残酷武器

“金门的文化历史不像中国也不像台湾,是很特殊的地方,”他说,对金门的印象,来自20年前的大学课堂。

“政治系有门课讨论亚洲国际关系,读到Quemoy(金门)与 Amoy(厦门)危机,当时我还不清楚它们和台湾的关系,只知道离中国很近,是中美冷战的地点,”纪博伟回想。

到金门的第一站,建议造访西北角,古宁头战役的发生地。1949年10月底,中共建国还未满月,解放军9000余人渡海进攻金门,苦战三昼夜后全军覆没。这次战役,奠定了台湾的发展基础,却也从此赋予金门战地任务,发展受限。

古宁头是个安静的地方,沙滩上却可看到一根根轨条砦(编按:以裁切铁轨制成的反登陆防御工事)。绝美风景衬托着残酷武器,两者形成强烈对比。

金门轨条砦。(《天下杂志》提供)
金门轨条砦。(《天下杂志》提供)

在古宁头一旁北山断崖的播音墙,是座三层楼高的水泥立方体建筑,镶嵌了48具喇叭。

从1967年到1990年,厦门跟金门之间,每天都在向对方心战喊话。现在游客还能听到当年播音员,如何声声殷切呼唤:“亲爱的大陆同胞们、共军弟兄们……”

同样呈现强烈对比的,是马路上各式以战争为主题的设备艺术作品。

例如位于小金门的八二三炮战胜利纪念碑,就是一颗两层楼高的炮弹模型,上面装饰着闪烁发光的霓虹灯管。“这非常超现实,在台湾没看过类似作品,”

纪博伟与身为当代艺术家的另一半,都感到惊艳。

金门也保留了闽南传统建筑。在山后的民俗文化村,16栋闽南传统建筑,栋栋相连。最值得参观的,当属王家大宅,其中的阁楼、卧室与厨房,都保留完整,让人想象100年前先人生活的模样。

古宁头营门
古宁头营门

台洋建筑并存,糅合老时光

“洋楼”也让纪博伟印象深刻。20世纪初,许多金门人去东南亚做生意,赚钱之后回来盖洋楼。在珠山、水头等聚落,都有许多糅合英、法在东南亚殖民风格的洋楼。

很有特色的是金水国小。建于1932年的国小,背负着南洋华侨的期待,门上小天使及老鹰浮雕体现巴洛克风格,原因是南洋侨民回金门时,会直接把钱币、火柴盒交给师傅,让他们照着设计装饰建筑,展现他们对西洋器物的了解。

纪博伟认为,外国旅行者一定要到金门,因为这是了解台湾历史独一无二的角度,更是全世界少有,冷战生活的橱窗。

台南让人更了解台湾过去400年的故事,金门则决定了20世纪的台湾样貌。

想了解台湾历史文化,绝不可错过这两地。

①陈景兰洋楼:建于1921年,是新加坡侨商陈景兰回乡兴建的“番仔楼”代表作。

②李光前将军庙:纪念古宁头战役团长李光前,是台湾唯一“穿军装”的神明。

③北山播音站:由48组扬声器组成,声音可传播25公里,体验国共心战喊话的氛围。

④九宫坑道:1965年启用,总长790公尺,是目前金门开放参观坑道中规模最大的。

⑤永春广东粥:1930代开业,熬煮到看不见米粒的粥品,是金门人推荐的早餐。

⑥我在二手书店:由来自澎湖的张雨创立,是金门在地文化人最爱聚会的场所之一。

⑦水头聚落:700多年历史,是金门最富有的老聚落,闽式建筑与洋楼都极其精美。

⑧山后民俗文化村:金门保留得最完整的古聚落房舍,包括闽南传统二进式建筑等。

⑨特约茶室展示馆:也称“军中乐园”,可一窥当时驻军与侍应生的生活。

美丽台湾行网站:web.cw.com.tw/Taiwan2018/

“台湾双城记”文章转载自《天下杂志》37周年特刊《美丽台湾行》
“台湾双城记”文章转载自《天下杂志》37周年特刊《美丽台湾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