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美术馆天台展厅 市区后花园

→红刺林投耐旱耐阴,叶片可织帽编篮,果实能食用。
→红刺林投耐旱耐阴,叶片可织帽编篮,果实能食用。

字体大小: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五楼有个“黄廷芳屋顶花园展厅”,开馆以来已举办几个装置艺术展。除了艺术品,这里的景色也深深吸引人。

很多访客到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时,皆流连底层至四楼的展览厅,这个国家古迹藏有丰富的本地及东南亚艺术珍品,并定期举办重头展览。

鲜为人知的是,美术馆五楼有个“黄廷芳屋顶花园展厅”,开馆以来已经举办几个装置艺术展。目前展出的是本地艺术家林育荣的创作《海况9:公布的花园》(SEA STATE 9: proclamation garden),艺术展将展至10月27日。

如明信片般风景

0310_now_4_Medium.jpg
黄廷芳屋顶花园展厅有生机盎然的绿意,前高等法院的典雅拱顶也看得更加清晰。

花园展厅不只艺术品,这里的景色也深深吸引人。

映入眼帘的除了生机盎然的绿意,还有周边商业区的高楼大厦,毗邻的圣安德烈教堂,以及政府大厦前大草场,几乎是360度的无敌景观。把目光放远,滨海艺术中心、滨海湾金沙和新加坡摩天观景轮如明信片的优美构图,即城市的风景线,任访客随意欣赏。

我视这里为市区的后花园,纵没有园林的鸟语花香,倒有远离尘嚣的静谧。也因为身处五楼,许多视角变得不一样,尤其是美术馆前身的旧高等法院的典雅拱顶,看得更加清晰,更为立体。根据资料,前高等法院由海峡殖民地公用事业局首席设计师沃德(Frank Dorrington Ward) 设计,于1939年竣工。这是岛国建成的最后一栋古典主义建筑,号称沃德最宏伟作品之一。

右侧那个宛如太空船的现代建筑也特别显赫,属新高等法院的部分建筑,于2005年由英国著名建筑师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新旧高等法院遥遥相望,相映成趣。两栋建筑虽然仅几步之遥,以建造年份来计算,相隔66年,不就是历史的对照吗?

从某个角度端详,新旧高等法院与圣安德烈教堂这三栋庄严的建筑形成该区的三角地标性建筑,耐人寻味,方能从个别建筑物的年份解读岛国的发展史。

填土植物新栖息地

0310_now_5_Medium.jpg
马缨丹(俗称鸡粪花)含草药效用,揉搓时会散发异味。

再说林育荣的展览,这位前帆船国手每天会从东海岸出发,途经樟宜、大士及南部岛屿,他对生长在填土地带的野生植物颇有想法,于是把30余种花草移植到屋顶花园,透过此次展览,希望公众能多关注在填土地带沿海生长的植物。

这个即兴园景不刻意美化展览区,而是以试验性的手法让常年在高盐分滋养的植物移居到“城市里生活”,因此艺术展在10月底结束时会变成什么模样,仍是个未知数。生命力顽强的野生植物是否能在新的栖息地茁壮生长,引人思索,也是此展迷人之处。

为了保留些许野趣,艺术家不放置告示牌或植物简介。访客可以到美术馆网站下载植物图鉴,方便参考;门外汉如我从中认识不少甚为陌生的填土地带植物,获益良多。

屋顶花园展厅在空间的运用上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是举办户外艺术展或表演的绝佳场地。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我偶尔会踏入美术馆上来透个气,面向宽阔的景观,心情格外舒畅。可以这么说,市区的后花园,很疗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