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峇鲁“光圈”屋 旧躯壳新灵魂

客厅移到之前的后屋厨房,更为私密,客厅尽头的落地玻璃墙面向后院的花园。
客厅移到之前的后屋厨房,更为私密,客厅尽头的落地玻璃墙面向后院的花园。

字体大小:

Asolidplan提供照片

中峇鲁这间老屋的客厅面向街道,为保护屋主的隐私,设计师用菱格铝片打造了一面固定在窗前的活动屏风,屏风开开关关,让屋内的人看到外面,也掌控自我暴露的程度。

若一扇窗是一间屋的瞳孔,那么,一卷珠帘便是屋子的眼帘。李白有首诗写:“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一拉一放,珠帘让屋内的美人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让她以不同的程度将自己暴露、遮掩起来。

中峇鲁这间总面积1200平方英尺的街层老屋的特制铝屏就和以上的珠帘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成为这个家的特色。

将这间老公寓脱胎换骨的是索立设计研究室(Asolidplan)的建筑设计师郭仲奕。他说,公寓客厅的玻璃窗面向街道,窗下又有人来人往的五脚基走道,男屋主很关注居家的隐私。

郭仲奕选用两片重叠的菱格铝片为前屋的窗户打造一系列的屏幕。它们不是窗花,而是一面固定在窗前的活动屏风,铝屏能完全打开,让室外动静一览无遗,关上后还能上下移动其中一片铝片,操控菱格叠合的洞孔大小,以控制室内的透视度,让自然光透进室内之余,又能让屋主掌控所需的隐秘度。

设计师传神地将这个家取名为“光圈屋”,因为前屋调控透光洞孔,为屋主带来隐私的过程就像一位摄影师调动相机的光圈来控制镜头孔径一样。
设计师传神地将这个家取名为“光圈屋”,因为前屋调控透光洞孔,为屋主带来隐私的过程就像一位摄影师调动相机的光圈来控制镜头孔径一样。

设计师还传神地将这个家取名为“光圈屋”,因为调控透光洞孔的过程就像一位摄影师调动相机的光圈以控制镜头孔径一样——咔嚓。

铝屏上的“光圈”也像一双不同角度睁开或低垂着的眼帘,为这屋子增添几许灵动的表情。设计师笑说,铝屏原本是要帮屋主解决隐私的问题,但独特的设计反而更吸引路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往内望。夜幕低垂时分,屋内的灯光穿透菱形格子洒到屋外的五脚基,投射出让人心动的黄金光影。

“光圈”帘幕采用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着色的铝合金制成,轻、薄,但仍闪烁着金子的黄灿灿,与公寓的怀旧气质极匹配。设计师将部分墙壁的灰泥敲掉,曝露出内部的红砖,更突显旧瓶装新酒的老屋的阳刚和怀旧气质。

扭转格局

卫浴间的黄铜色系、客厅的地毯条纹都呼应前屋的黄铜色“光圈”铝屏。
卫浴间的黄铜色系、客厅的地毯条纹都呼应前屋的黄铜色“光圈”铝屏。

为增加屋主的隐私,设计师将原本老屋的格局扭转过来,将饭厅设在原先面对大街的客厅,客厅则移到之前的后屋厨房,客厅尽头的落地玻璃墙面向后院的花园,阳光如水,窗明几净。

男屋主爱在家招待朋友,所以把酒吧和厨房结合。
男屋主爱在家招待朋友,所以把酒吧和厨房结合。

设计师透露,男屋主曾是酒吧老板,私下爱在家招待朋友吃香喝辣,把酒言欢,所以选择把酒吧和厨房结合,并设在前屋饭厅和后屋客厅的正中间,作为一个从公开到私密的过渡空间。

设计师说,对男主人而言,请朋友到家里喝酒比煮食更重要,为制造一个愉悦的家居酒吧,设计师把煮食的炉盘藏在吧台后,靠墙的大理石台面下面,男主哪天心血来潮想煮食,把台面掀起即可。

前呼后应

设计师为屋主在客厅一角打造高挑书橱,隔出一隅宁静的读书空间。
设计师为屋主在客厅一角打造高挑书橱,隔出一隅宁静的读书空间。

心思细腻的设计师采用前呼后应的设计手法将整个空间的不同元素紧密结合起来。

窗户铝“光圈”的菱形格子宛如藤编花纹,或许因为如此,设计师在饭厅采用藤编椅背的餐椅,酒吧吧台上的悬空酒架也和餐椅一样,用藤编制成,洋溢南洋风情。饭厅和客厅的地毯都依据装潢元素特地定制:饭厅地毯的砖红与灰色条纹呼应红砖墙,客厅的墨蓝与金黄条纹则呼应铜黄色的“光圈”,吧台大理石的蛛网黄金条纹,以及卫浴间的黄铜色系也都有同样的呼应效果。

前屋隐秘,后屋则豁然开朗。设计师选用一整面落地玻璃造墙,刻意不把后院盖顶,并在庭院种植绿树、植物打造热带小花园,一片郁郁葱葱伴随充沛热带阳光照入屋内,让屋内的人心情愉悦。

“光圈”屋将中峇鲁老公寓成功地脱胎换骨,在保留旧躯壳之余又装入新人类的灵魂。因为这个原因,这间屋子备受评审青睐,夺下2018年Lookbox室内设计奖的最佳旧屋翻新奖,实至名归。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