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兴起园艺热,“城市农夫”越来越多,食用植物尤其受欢迎。
早报周刊推出《城市农夫》专页,遍寻全岛各处的“城市农夫”来分享心得;期待在寸土如金的花园城市,觅得自耕的乐趣。
居家时间多了,种菜吧!
在组屋走廊种了20多种菜的卓涵静,大学时期在宿舍种草本植物屡战屡败,现在渐渐摸索出方向,间中累积许多心得;她相信任何人都能学会种菜,并享受自家栽培蔬菜的美味。
卓涵静(24岁)从小喜欢园艺,但真正开始认真种菜,是在大学一年级住进宿舍后。她在南洋理工大学修读社会学,因吃素偏好亲自下厨;煮意大利面时常下的草本香料如罗勒(basil)和甜罗勒(sweet basil)却不便宜,一小包卖几块钱,对学生来说是不小负担。
卓涵静萌生自己种种看的念头,在超市买了几盆草本植物,岂料它们原本如此青翠茂盛,摆在窗边不久便枯萎。她上网寻求答案,并加入本地园艺爱好者的社媒群组如Urban Farmers(Singapore)和SG Farming in Apartments,积极发问也向其他会员学习。
她说:“本地售卖的许多植物来自金马仑高原,那里气候较干燥,植物一般种在椰纤土或椰糠(coco peat)。但椰纤土保水性强,不适合本地炎热潮湿的环境,所以买了必须换土,改用排水性较强的土壤。我们必须了解植物需要什么,例如迷迭香(rosemary)是地中海植物,土壤要有良好排水性,日照也要充足。”
利用走廊空间种菜
从大学宿舍搬回家后,卓涵静开始在走廊种菜。种了木瓜、艾草和蔬菜的外婆,送了她一些花盆和土壤,还有一盆辣椒。在她的照料下,辣椒生长得不错,有了满足感,也添了自信。
卓涵静以可食植物为栽种重点,在社媒的园艺群组会员送出插枝时,领了罗勒、红叶槿和桑葚等,外婆也送了奶白菜种子。种子收了三年,外婆说自己种不成,但卓涵静播种后出乎意料几乎百分百发芽,让她想起生物与动物行为著名学者珍·古道尔(Jane Goodall)曾写道:种子的韧性和生命力非常顽强,只要有对的环境和条件,种子就会苏醒过来。
卓涵静说:“外婆的花园是黏质土壤,容易积水,根部比较容易烂掉。我认识到土壤排水性的重要,所以开始做堆肥,改良土壤,这是种菜最重要的第一步。”
善用厨余,不用化肥或农药
自种自食,卓涵静坚持不用化肥或农药。她了解土壤须富含有机物质(organic matter)才算得上优质,所以把水果、蔬菜和蛋壳等食材厨余拌入市售花园土,定期拌匀,再等上一两个月,待颜色变黑即大功告成;花点时间和心思,不用花大钱也能改良土质。
卓涵静毕业后在本地一家水耕蔬菜农场工作,也观摩了本地社区农园以及印度尼西亚一家完全不使用农药的农场,学会不同植物需要的生长环境,以及促进植物生长的窍门,收获丰富。她家门外种的洛神花,正是从西爪哇的Sukasantai农场买回来的种子。
她说:“有农夫告诉我,植物出现问题,有70%都源自土壤。只要有好土,加上充足阳光,一般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此外,她用果皮、糖和水制作酵素,每一两周稀释后加入土壤施肥。至于开花植物或水果,她把富含钾(potassium)的香蕉皮泡在水中,当成肥料使用。
园艺天分可以后天栽培
同时坚持减废环保的卓涵静认为,种菜是任何人都可以尝试的事,而且绝对不必花大钱购买太多东西。除了摆花盆用的架子,她的走廊菜园用的多半是重复使用的塑料瓶、塑料盒和花盆等,不到5米的走廊空间集合了芥菜、巴西菠菜、帝王菜、小青江菜、迷迭香、桑葚、洛神花、柠檬香茅、左手香、薰衣草、胡椒、鼠尾草等20多种蔬菜与香料,收成量基本足够一个人食用。
卓涵静强调,要让植物茁壮生长,不必购买昂贵的园艺用品,更重要的是细心观察,并持之以恒。
她说:“不是所有人都有园艺天分,但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园艺技巧。和任何事一样,种菜一定要有耐心,并愿意付出时间,细心观察、研究。我以前不擅长种东西,像迷迭香就有好几盆都遭殃了,但我还是不断尝试,最近刚买了沙子,想拌入泥土试看能否加强排水性。”
卓涵静目前在食物永续性教育组织Food Citizen担任教员,对于食物来源及食安问题都有相当深的认识和体会。她期待更多人可以尝试种菜和其他植物,因为“新加坡可以种的东西很多,种东西也有助于和左邻右舍建立关系。”此外,“体验过自家栽培蔬菜的过程,品尝过自己种的蔬菜的美味,一定会更加珍惜食物,更懂得感恩。”
卓涵静答问录 ■ 新手种菜
1)种什么菜好呢?
首先要了解该处的小气候(microclimate)。我国虽然炎热,但日照时长、光线和风势按地区而异,太阳的位置在一年的不同月份也会有所改变。
许多蔬菜需要至少数小时日照才能茁壮生长,如果光线不足,可考虑一些较能耐荫的蔬菜,例如巴西菠菜、帝王菜和泰国西洋菜(Thai watercress)。像迷迭香和薰衣草则需要长时间日照,所以可能比较不适合新手。
以我的走廊为例,3月末到7、8月会有直接日照,是种菜的黄金时期,所以3月前就要开始播种。
以前偏好可食用植物,但现在觉得越多样化越理想,因为可以吸引不一样的昆虫,例如种花可吸引蜜蜂来采蜜。
2)怎么决定浇水量?
浇水过量是大忌。不同植物的水分需求不同,也按照生长环境而异,例如较晒的地方可能要浇更多水,所以难以一概而论。一般来说,浇水前先用手指戳一戳泥土,感觉湿湿的就不必浇水。
此外,可在土壤撒上枯叶,这种做法称为mulching,有助土壤“防晒”,也能避免水分过多,“淹没”根部。
一般来说,新手可以尝试用大一点的花盆,或许比较得心应手。成功之后也会对园艺更有自信。
3)出现害虫又不想用农药,
该怎么处理?
可尝试用苦楝油(neem oil)或酒精,适度稀释后喷在植物上。我也试过用卡斯蒂利亚肥皂(castile soap)对付蚜虫(white aphids),稀释后喷在枝叶上,接着擦掉即可。
此外,可尝试栽种诸如百日菊等有助吸引瓢虫的植物,因为瓢虫可以帮忙消灭蚜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