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是对抗冠病疫情的方式之一,在各大城市逐步解封之际,人们再次回到公共场所,对维持安全社交距离会有怎样的共识?
看看各地创意人如何透过设计鼓励人们回到户外社交并自然地保持安全距离。
我们还在学习共处的这场疫情,间接拉近了人们与大自然和城市公园的关系。阻断措施期间,除了买必需品,哪里都去不了,许多人就往新加坡植物园、公园、海边跑。这些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户外空间,本来就具有疗愈功能,即使目前解封只到第二阶段,人潮仍不断。
英国dn&co.创建出能实时在广场上投影出有机形状站位的手机软件,取代目前维持公众安全距离的网格,让人不会有被禁足的囚禁感。(dn&co.提供)
新加坡Foreign Policy构想的七彩缤纷传声筒在新加坡植物园串连成安全距离网。(Foreign Policy提供)
柱子上的传声筒或高或低,配合大人小孩的身高,用空心软管交织成网。(Foreign Policy提供)
美国Character设计公司的星号模版,可随时为6人划定出至少1.8米的安全距离。(Character提供)
英国Accept & Proceed的“保持距离”足球场用色块和图形为各队球员划出安全区位。(Accept & Proceed提供)
美国Hush设计的粉红色公共座位取代硬邦邦的框格,为纽约的布莱恩公园草坪划出安全距离。(Hush提供)
英国设计师Sthuthi Ramesh与Samar Maakaroun用多元的平面图像将伦敦的粮仓广场分隔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形岛”。(Sthuthi Ramesh x Samar Maakaroun提供)
字体大小: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是对抗冠病疫情的方式之一,在各大城市逐步解封之际,人们再次回到公共场所,对维持安全社交距离会有怎样的共识?
看看各地创意人如何透过设计鼓励人们回到户外社交并自然地保持安全距离。
我们还在学习共处的这场疫情,间接拉近了人们与大自然和城市公园的关系。阻断措施期间,除了买必需品,哪里都去不了,许多人就往新加坡植物园、公园、海边跑。这些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户外空间,本来就具有疗愈功能,即使目前解封只到第二阶段,人潮仍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