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男装黄金时代结束? 设计师转型求存

字体大小:

近年来本地零售业不景,往日一度繁荣的新加坡独立品牌,如今惨淡求存。独立男装设计师何去何从?本报记者走访数名品牌设计师,一探其中原因与转型新方向。

受访者提供照片

近一两年来本地零售业不景,时尚产品最先受难,往日一度繁荣的新加坡独立品牌,如今挣扎求存。这其中,尤以独立男装境况惨淡——时下硕果仅存的本地独立男装品牌,用两只手数得过来。

曾风光一时的独立男装品牌有的关闭,如WANDERWONDER、JASON by JR CHAN等,有的以前既做男装也做女装的品牌,如MAX.TAN、ELOHIM、Reckless Ericka等,裁撤男装部分,只留下女装。

本地独立男装是否就此一蹶不振?

不少受访设计师指出,本地女装在景气寒冬中所遭受的冲击并不如男装大。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以女装长短作为经济景况暗号的“裙摆长度理论”,显然在此刻的新加坡并不成立,无论景气多差,女性消费者在置装上仍不手软,长裙短裙不见消长,反倒是男装的松紧,成了非常有效的观测指数。

MAX.TAN设计师陈书林:

品味和身材链接上出了问题

MAX.TAN的设计师陈书林说:“男装松紧度,可以视为零售业景气的指标。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男生穿得越来越紧,这类廉价背心、T恤随处可买,但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纪梵希等有设计感的宽松衣服,则因昂贵而没人买,独立男装品牌设计讲究细节和趣味,但无助于露肉,导致乏人问津。”

陈书林说新加坡的男性“网红”(influencer)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时尚示范作用,“男网红疯健身,他们之间流行的是秀肌肉,重点是衣不蔽体,最大化地展示肉体,年轻男生在这种风气下受到影响,竞相效仿,以‘露’为诉求,那什么时装都免谈。”

ELOHIM的设计师吴婉君也注意到这股风气,她说:“欧美不是没有男性网红,那些网红讲求的不仅是身材、肌肉,还有时装品味。健身和时尚并不冲突,这其中仍需要品味的培养,有好品味和有好身材显然不是一回事,前者比后者难得多,这和女装是一样的道理,女性有姣好身材,也需时装衬托。只能说,新加坡男士的时尚概念,落后欧美。”

陈书林说:“健身房一家一家开,服装店一家一家倒,男士在品味和身材的链接上,出了问题。”他更打趣说,当新加坡年轻男生懂得把衣服“穿回去”时,本地男装品牌就有救了。

审美意识“扭曲”,是本地独立男装乏人问津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男性消费习惯在大的零售趋势下发生改变。店租高昂和原物料缺乏属于老生常谈,设计师们都不愿重复谈论这几点。

“即看即买(see now, buy now)风潮,不再像往常一样等服装定制好,”陈书林指出现代时装工业展示、生产速度加快,消费者看得多、买得多,对“买衣服”不再充满期待,“量增多后,质必然下降,买衣服不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快时尚(fast fashion)品牌抓住消费者这种心理,大量倾销,独立品牌无以为继。”

Coupe-Cousu设计师杨宜庆:

男生消费倾向于快时尚店和百货公司

男装品牌Coupe-Cousu设计师杨宜庆也有自己的观察,比起女性光顾复合精品店(select shop)、多品牌店、买手店,甚至网店,男性消费者则倾向于在快时尚品牌店和百货公司消费,因商品集中,种类划一,不挑战品味。

“在百货公司购买衣服是安全的做法,尤其男装,很难出错。”杨宜庆说。“不出错的衣服,就是实穿常穿、价格在合理范围内的衣服,我在市场上长期实地观察,款式简捷又不强求身材的衬衫,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的确,无论好身材还是烂身材,无论是“口袋深”还是“口袋浅”,男性什么衣服都可以不买,也得有几件衬衫,衬衫可算相当百搭的安全牌。

(文转第二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