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四合院为大家庭所居住。新加坡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居住着新的旧的、本土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员。《新汇点》改版后的四合院迎来几位新“住户”,本期让我们听听这个院里新老住户的人生故事。


张莹/整理


(受访者提供部分图片)


衷晓炜:多面金融人


衷晓炜于2014年7月滔滔孟夏时节,“嫁鸡随鸡”——因为太太工作调动的缘故,带着典型中年男人高不成低不就的矛盾,举家从台湾来到狮城。至于为什么选择在人生下半场轻举远游,去父母之邦,用他的话来说:不因辟秦,无庸断发,只为追求“更大的天地,更好的生活”的想望。


衷晓炜目前专职为本地金融业提供顾问服务,吃了20几年财金领域的饭,却希望自己被以“作家”“铁人”“好爸爸”“广播人”“历史痴”“马拉松完成者”等名记得。崇拜很多古人:风流的凯撒、坚忍的司马迁、人道的林肯、宽容的房龙,以及耿耿孤忠的李舜臣;但对于今人今事,却始终抱着不应“局外论人,事后论事”的态度,谨慎应对。


职场冲锋陷阵之余,曾有近八年之久,衷晓炜每星期固定在台北News 98电台广播节目《世界一把抓》《爱你二十二小时》里,阐述历史在日常生活及企业管理上的实用智慧。老子哲学、孙子兵法、水浒传人物等,都是心爱的主题。


写过几本一出版就曲高和寡濒临绝版的书——比如信用卡、通货膨胀之类道貌岸然的理财秘笈,但衷晓炜最喜欢的却是《那些年,男人们的痴与别》里,那些描写都会男女情爱纠葛、生殖诡计、配对选择或是基因传递游戏之类的文字。用他自己的话说:矢志写尽熟男子们平日难以启齿的绮思异想,睪固酮失灵魅力不再的深层恐惧,面对事业爱情瓶颈的惶恐不安,以及再怎么狂想“也只敢看着辣妹裸露的美背猛咽口水,对着人欲横流的报道大叹天道宁论,同时摸着婚戒私下惋惜自己生不逢辰而已”的无奈。


陈文平:驰骋房地产界 不忘为善


陈文平1964年出生于香港,1990年移民新加坡,在本地商界打拼26年,从事房地产投资相关业务。目前担任文威投资有限公司(Wey Way Investments Pte Ltd)、施诚地产(C&H Properties Pte Ltd)和群益物业(Mutual Benefits Realty Pte Ltd)三家公司的董事总经理。


2001年,陈文平任施诚地产集团总裁,2011年,他成立群益物业有限公司,这是独立于施诚地产的公司,是他的独资企业,专注服务中国高资本净值客户,帮助他们在新加坡进行中高端房地产投资。


2012年,陈文平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正威集团联合创立了文威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在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及泰国进行房地产投资。2013年起,随着文威投资收购施诚地产80%的股权,陈文平自此担任施诚地产首席执行官。


陈文平百忙之中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为善不落人后。从2011年7月起,陈文平被推选为九龙会会长。九龙会是本地最大的新移民团体之一,为主要来自香港的新移民提供援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融入本地社会。近年来,九龙会弘扬敬老扶贫的精神,积极传播香港文化,善举得到总理和部长的多次嘉奖,并在2012年获杰出会馆奖。陈文平也代表九龙会于去年获选宗乡总会第15届理事会理事。在刚刚公布的“艺术赞助奖”(Patron of the Arts Awards)中,陈文平获颁“艺术之友”(Friend of the Arts)。


陈文平在本地结婚生子,太太是新加坡人,孩子都在本地出生长大,他在1993年入籍新加坡,对香港、中国大陆和本地的生活、创业、教育、投资各方面都深有心得体会。业余时间,陈文平喜欢钓鱼和唱K。


徐冰:人生要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上


大学专修俄罗斯语言与文学的徐冰,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游走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


1994年1月1日来新加坡,同年6月加入SBC新加坡广播局958城市频道(现在的新传媒属下电台958城市频道),2012年离开全职工作,开始修读中医学位课程,同时兼职做958电台节目主持。


20年广播生涯,徐冰曾两度荣获“新加坡金唛奖最佳节目主持”。


除了广播以外,也曾跨界主持电视节目《午后闲情之坐看书城》;参演电视剧《都市奇情之阿秋的春天》《和平的代价》《我爱黄金屋》;曾任新传媒电视8频道晚间新闻主播;至今出版过两本书《春天不是读书天》和《宝贝报到》。


目前,徐冰享受着简单的生活。白天上课,下午临床实习。煮饭煮菜,跟孩子厮混。周末主持958城市频道《城市蓝天》,专注于身心健康类节目。静坐,读书,烹饪,散步,看电影,偶尔写稿,做做园艺,发呆……她的信条是:人生要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上。


从俄语翻译到广播人,又离开广播开始中医领域的探索,每一次的转换,都是顺势而为,每一次的出走都是一次蜕变。她一直都在路上,享受沿途的风景。


六六:嬉笑怒骂中引人省思


六六,原名张辛,1995年毕业于中国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后从事多年外贸工作。1999年来新加坡定居,并以六六这个笔名开始在网上撰文。2003年以小说《王贵与安娜》蜚声海内外网坛,被看作继张爱玲、虹影之后的第三代海外华裔女作家的代表。


2005年,以描写婆媳关系的小说《双面胶》一举成名。


2007年发表小说《蜗居》,并被改编成电视剧。小说及剧中对两性和房子等中国社会敏感话题的描述引起社会热议。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六六以210万元(人民币,约42万新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历任热播剧《心术》《宝贝》的编剧,最新热播剧《女不强大天不容》是继《蜗居》《心术》后又一部犀利的话题之作。


六六的文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把简单的生活描写得生动无比。她总是从平凡生活中提取细节,又赋予笔下的生活更多的乐趣,反映现代社会真实的一面,给读者很深的启发和联想。


六六写作速度快。据悉,《王贵与安娜》写了15天,《双面胶》写了30天,长篇故事小说《蜗居》,40天就写完。


白雪丽:在新加坡自学华语的美国翻译家


原名Shelly Bryant的白雪丽,因为爱上华文,为自己取了这个译得漂亮的华文名。


白雪丽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Texas)小城利格城(League City),自1991年起旅居新加坡,并在新加坡自学华文不辍,从最初一字不识的“华文盲”,到华文掌握自如,能读、能写的职业翻译家,并把多部华文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


白雪丽与新加坡结缘,可以追溯至1988年。那年,还在念中学的Shelly Bryant,在扶轮社国际学生交流计划下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来,逗留新加坡的八个星期里,白雪丽因为爱上新加坡特殊的缤纷多元的社会文化风情而爱上这片土地。此后数年,白雪丽继续在美国读书,一直到1993年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基督教大学毕业后,先当了近半年代课老师,赚足旅费之后就飞来新加坡,并在教会里申请到教职,就此定居本地。


白雪丽来新加坡定居后,在教会认识了一户罗姓客家家庭,她与罗家一家大小特别投缘,在他们邀请下搬进罗家。这20年来,白雪丽一直住在兀兰邻里,不外出的时候,她经常在兀兰第13街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写稿、看书。罗妈妈杨娇后来还成了她的干妈,罗家儿女也成了她的干姐姐与干哥哥。20年来,她与他们往来密切,不但住在一起,是生活上的伙伴,他们也是她学习华文、华语的导师。


除了有罗家一家作为学习的支柱,白雪丽庆幸自己在学习华文的过程中一路遇到贵人,不但不曾对她这个学华语的老外泼冷水,还认真引导她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


白雪丽近年来活跃于新加坡和上海两地,是英文诗人,也是将华文文学作品译成英文的知名翻译家。作为诗人,白雪丽至今出版七本英文诗集,其诗作散见于世界各地的期刊杂志与网站,也曾用作艺术展览文案;作为翻译家,白雪丽是多部华文文学作品的英译者。2012年,她在英国企鹅出版集团邀请下,将中国当红作家盛可以的代表作《北妹》翻译为英译本的“Northern Girls”,并凭此书入围“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自从翻译《北妹》之后,白雪丽也从此开始了她的华文文学翻译工作,接下来,她又将盛可以的《死亡赋格》《白草地》分别翻译为“Death Fugue”及“Fields of White”。另外,白雪丽也翻译了本地两位文化奖得主周粲与尤今的作品,分别为周粲短篇小说集“Other Cities, Other Lives”和尤今的旅游文学“In Time, Out of Place”;此外,她也将中国著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自传《独自上场》翻译为英文版的“LI NA : 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