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总统纳丹逝世

最后一程 回顾一生

字体大小:

前总统纳丹的灵柩昨天从国会大厦移送至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举行国葬仪式,途经数个对他意义深远的地标,最后一次看看让他奉献一生的国家和人民。

他的一生并非顺遂平坦,却总能默默无私地为国家瞻前顾后,心中永远记挂着岛国人民。

前总统纳丹的灵柩昨天从国会大厦移送至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举行国葬仪式,途经数个对他意义深远的地标,最后一次看看让他奉献一生的国家和人民。

外交使节和政要 赶在移柩前吊唁

纳丹担任总统期间积极拓展我国外交关系,进行的国事和正式访问达30次之多。

多国外交使节昨天上午到国会大厦吊唁纳丹。据官方统计,共有81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和五个国际组织代表前来向纳丹致敬。

除了外交使节,赶在移柩前吊唁的还有总统顾问理事会成员、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建国总理李光耀次子李显扬,及60多名人民行动党前议员。

移柩前约半小时,纳丹的遗孀和家属在纳丹灵前一字排开,在他离开国会大厦前最后一次与他静处。大厅内,国会议长哈莉玛和约50名工作人员在旁守候,场面肃穆。

过去两天,共有42名军官轮流护柩,其中包括七名战备军人;另有九名军官为护柩人员提供支援。

下午1时45分,由海陆空三军和警察部队各两名军官和警官组成的扶灵队在刘伟耀中校的号令下步入大厅。刘伟耀将棺木轻轻盖上后,扶灵队将国旗覆盖整副棺木,再将棺木从滑轮架上托出,举起后架在肩上。

在灵柩上盖上国旗是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者所获的最高荣誉。国旗上弯月和五颗星星的部分会覆盖在头部的位置,最靠近受礼人的心脏。

随着扶灵队扶着纳丹的灵柩徐徐步出国会大厦大厅,在旁的家属黯然神伤。纳丹的遗孀乌米拉似有不舍,纳丹的儿子见状,轻轻拍了怕母亲的肩膀安慰她。

扶灵队把灵柩移送到门外的拖曳炮架(Gun Carriage)。炮架由礼仪专车引领,炮架上载有25磅炮和一层保护灵柩的钢化玻璃外壳。

公众沿路等候 做最后的道别

下午2时,拖曳炮架徐徐从国会大厦出发。此时,多名公众已在场外沿街等候。

林昆元(68岁,法律文员)当时在国会大厦对面的办公楼地面层,向这位前总统做最后的道别。他对于国家17个月内两度送别故去的国家领导人,感到“非常惋惜”。

另一位公众陈思惠(66岁,服务业员)则是从阿裕尼的住家专程前来送行,可惜晚到了几分钟,错过为前总统送别的机会。

她说:“纳丹对国家贡献很大,我昨天虽然已经向他鞠躬,但还是告诉自己一定要来。现在错过了,觉得很失礼。”

移灵队伍接着经过政府大厦和富丽敦酒店。政府大厦是纳丹分别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检阅国庆庆典的地方;纳丹当海员福利官时,办公室就设于浮尔顿大厦,也就是富丽敦酒店的前身。

移灵队的下一站全国职工总会中心。他在1962年至1965年之间,曾在劳工研究署(Labour Research Unit,职总行政与研究署前身)服务,协助职总面对左倾工会势力的挑战,为职总的茁壮成长奠定牢固基础。

张挂在职总中心外的布条醒目写着“患难兄弟、工友守护者、人民领袖”(Our Brother-In-Arms, Worker's Keeper, People's Leader),除了体现他致力为小人物发声的理念,也反映工运最根本的意义。

职总会员部副总监吴多汉(46岁)同约300名职总员工站在路旁目送移灵队。

尽管健康大不如前,纳丹今年5月还是到访职总。吴多汉说,纳丹当时在对话会上,鼓励在座的工运人士立志成为“兄弟的领导者”的一席话让他印象深刻。“纳丹先生由始至终心系工运,深深启发了我们。”

我觉得能来这里(富丽敦酒店)为出色的校友致敬是我的荣幸,也是我身为维多利亚学生的责任。今天虽是来送纳丹先生最后一程,但我们接下来仍可以延续他的高尚爱国精神。身为新加坡人,我们能为纳丹先生做的就是继续保持新加坡的国际地位,并带领新加坡再创高峰。

——阿迪亚(Adithya Srinivasan,15岁,维多利亚中学学生)

因为昨天没有机会到国会大厦吊唁,今天特地抽空来送纳丹先生最后一程。身为锡克人,我常在一些宗教庆典场合

见到纳丹先生,对他有特别的感情。而且他为新加坡做出那么多贡献,对所有新加坡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来向他致最后的敬意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昨天就已决定了,不论烈日风雨,就算像今天烟霾笼罩,我都要来。

——贾丝望(Jaswant Kaur,45岁,客户经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